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支持系统:理念、主体与功能
本文关键词: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支持系统:理念、主体与功能
【摘要】: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存在方式决定了其对社会支持的必备要求,给青少年群体和其过渡过程提供具有正效应的社会支持在现代化背景中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社会支持理念应该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思想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式创新,构建合乎青少年实际社会需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并且探索社会支持主体的功能内容和功能实现方式。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青少年 犯罪预防 社会支持系统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09cksz03)
【分类号】:D917.6
【正文快照】: 青少年群体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成为独立的发展性人群,其特殊的社会地位使他们需要更广泛和深入的社会支持,顺利完成向成人群体的过渡。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保证青少年群体顺利过渡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社会良性和谐发展大局的需要。青少年犯罪问题具有社会问题的属性,其解决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
2 姚锡涛;;广东外来工子女犯罪原因分析及思考[J];前沿;2009年01期
3 管向梅;高健;;社会支持视阈下的青少年犯罪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杨奎臣;任颖栀;;理论整合视角下社会支持的犯罪预防功能与机制探析[J];前沿;2010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维才;;商业贿赂犯罪之成因与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左鹏;张静;;单亲家庭大学生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以某大学女生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汪敏生;王益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看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J];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4 罗鹏飞;;犯罪的立法概念之我见[J];研究生法学;2001年03期
5 刘朝阳;论犯罪学意义上犯罪的刑事违法性[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1年01期
6 于永慧,林勇虎;关于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网在体育领域研究中的新视角评述和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7 刘宏;曾小滨;;犯人、罪犯抑或服刑人员——从称谓转变看监狱服刑人员法律地位的回归[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8 李光勇;;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社会支持[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9 方泉;对犯罪概念的比较认识[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10 李璀;吴绍琪;;在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研究[J];硅谷;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郅玉玲;;和谐社会与健康老龄化[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郅玉玲;;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一项基于浙江省的分析[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4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霞;团队互动过程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2 陈晶;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医护人员职业耗竭风险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4 谭远宏;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军;刑法学中的被害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彭志越;高校学生社会支持的发生与扩展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单勇;犯罪的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志霞;知识员工组织支持感对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令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宁;师范类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夏桃涛;菲利犯罪对策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瞿蓓;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5 夏莹;论犯罪被害人的过错[D];苏州大学;2009年
6 任红燕;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陈薇;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D];复旦大学;2009年
8 勾学玲;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离婚影响因素分析[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董晓云;青年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刘晶;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2 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
3 陈成文;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4 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J];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5 童秀兰;;福利制度——犯罪预防的社会学思考[J];前沿;2008年07期
6 丘海雄,陈健民,任焰;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J];社会学研究;1998年04期
7 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8 温映浩;深圳外来工子女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6期
9 何磊;透视中国新生代民工[J];乡镇论坛;2005年18期
10 蔡晓领;许宏;;男性罪犯人格、社会支持和人身危险性关系的研究[J];犯罪研究;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860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86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