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的生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9 11:28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的生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发生机理 生态分析


【摘要】:群体性事件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大障碍。因此,需要我们采用生态分析的方法,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技术环境、国际环境等多维视角,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做立体式考量,以准确诠释群体性事件的全貌,把握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规律;同时,我们也要对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同一群体事件的不同阶段,做具体分析,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发生机理 生态分析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协调研究”(项目编号08ZD010)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维护社会稳定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RKGA2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要素。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我国发生群体性事件0.87万起,2005年上升为8.7万起,2006年超过9万起,2008年和2009年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和激烈程度更是超过以往。①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冲突的显性形态,是社会矛盾逐渐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振明;马骁;朱梅;赵根根;;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东南学术;2010年05期

2 孔凡河;;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治理机制创新探究——基于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杜骏飞;;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9年07期

4 周锦章;;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机会结构及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5 徐勇;;“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一个分析框架及以若干个案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江浩;王立京;;公民政治参与扩大与政治制度容纳——从政治协商制度视角考察[J];江汉论坛;2009年12期

7 金太军;张劲松;;政府的自利性及其控制[J];江海学刊;2002年02期

8 金太军;汪艳;;现行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系统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安贞元;;我国城乡差距扩大问题的政治考量[J];求索;2010年07期

10 应星;;“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J];社会学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2 戴卫东;;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责任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邓纯余;;高职院校学生技术伦理教育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顾金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动因及其发展路径——基于行政生态学的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梁剑琴;田春蕾;;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社会建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贾丽辉;;风险社会理论:对人的生存的当代观照[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李成言;郭丽岩;;政府权能的行政生态学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袁祖社;“全球公民社会”的生成及文化意义——兼论“世界公民人格”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内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大文;;古典爱国主义的现代价值[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2 卢继元;李庆;;政府自利性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及其法律调控[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谢庆奎;杨宏山;;信息全球化与意识形态创新[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4 陆小聪;;论体育的符号意义及其社会功能[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陆俊;;论网络社会运动[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6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罗以澄;司景新;;集体记忆、文化身份与国家利益的多重建构——中国和日本大众传媒有关中日关系报道的文化思考[A];2005东北亚传播学国际研讨会——东北亚的文化交流论文或提要集[C];2005年

8 张U,

本文编号:881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881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5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