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关于群体性事件中地缘诱因作用机制的四个判断——以县域群体性事件为透视点

发布时间:2017-09-20 01:21

  本文关键词:关于群体性事件中地缘诱因作用机制的四个判断——以县域群体性事件为透视点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地缘诱因 县域


【摘要】:在我国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从地缘环境入手切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有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突破口。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在群体性事件生成和演化的过程中,县域的地缘诱因,包括特殊地形、地理位置、特殊的资源禀赋条件和地缘群体四个方面会对群体性事件产生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县政治理中,有关部门必须摒弃县政治理中的"单极"思维和"激进"倾向,采取一种多维、系统、理性、审慎、成熟的改革观和建设观,通过地理空间的合理重构和制度改革,创造安全的能够有效防控群体性事件的空间环境,最终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地缘诱因 县域
【分类号】:D631.43
【正文快照】: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在我国部分县域地区频繁爆发,凸显县政治理危机。县域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态势既提出了加强相关理论建设的必要性,也提供了从现实案例剖析出发构建理论的可能性。在分析县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时,目前学界主要从内部机制(如县政制度的缺失、基层社会的干群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杨立华;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力的新理解——一种产品分析的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陶国宏;价值、路径与制度——当前中国政治发展浅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章征科;略论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刘力;;论民主的内涵与原则[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毛锋;论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王福兴;社会转型和大众的政治参与──英国个例分析[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9 冯向辉;实现政治运行法治化的基本条件[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10 陈明凡,宋衍涛;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映松;社会财政理论与我国财政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李周;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宋福范;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正伟;伊斯兰经济制度论纲[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扬丽;论我国转型期的政府权威[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乔湘流;邓小平政治参与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杨新光;试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权威现象[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马霖;村民自治与中国民主化进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郑江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行政职能[D];郑州大学;2001年

6 牛利霞;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的制度分析[D];郑州大学;2001年

7 郎茂锋;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D];浙江大学;2002年

8 龚伟;印度核政策的演变与南亚安全[D];浙江大学;2002年

9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3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4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5 张笑春;;重建信任: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所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6 余泓波;;严防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肆虐[J];中外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7 刘校均;崔昊;;湘潭中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J];企业家天地;2004年12期

8 路璐;;简论群体性事件中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原则——以四川内江“特警抢尸”案为例[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9 马慧娟;佴澎;;处置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法律主体问题(下)[J];中国公证;2011年06期

10 叶启昌;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原则与策略[J];公安研究;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2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3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4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5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6 志灵;没有矛盾化解机制,深究“鼓动者”何用[N];检察日报;2010年

7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延荣科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宋永健;当前楚雄州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8 记者 李玉梅;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N];金昌日报;2006年

9 张美荣;切实防范群体事件 全力确保和谐稳定[N];宜春日报;2006年

10 曾丽霞 童杨 陈启芳;上青乡平安创建促平安[N];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炯;警务危机与媒体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云;突发群体性事件冲突源头阻断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旭东;试论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的危机传播策略[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彤;我国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永祥;庄河市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5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885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0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