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1:10
本文关键词: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问题研究
【摘要】: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作案后信息的频繁交换而不断提高。智能化信息化的作案方式,高戒备的反侦查意识,非规律性的犯罪现场,无不给侦查工作带来难度。雁过留声,人过留痕,纵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高超多变,但行为背后所体现的心理特征却是高度一致的,任何犯罪心理都会在犯罪嫌疑人的大脑中产生作用力,促使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后产生相应反常表现,而任何反常表现都是由犯罪心理的外化演变而来的。犯罪嫌疑人为了掩饰犯罪行为所暴露的反常表现,只会给侦查人员留下更多的侦查突破口。 为了更好的勘查犯罪现场,,厘清侦查线索,锁定犯罪嫌疑人,制定相应的侦查策略,打击犯罪势力,本文旨在透过微表情学、身势学、语言学等法律边缘学科的角度,解析犯罪嫌疑人各反常表现的成因和判断标准,达到指引侦查实践,识别和利用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侦破案件的目的,最终惩奸除恶构建一个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文章共分为五大部分阐释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是对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问题的概述。首先在侦查学领域,对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历史问题入手围绕反常表现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学理界定,概括阐释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相关问题,剖析分解国内外对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问题研究的瓶颈,最后对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逐一揭示。 第二部分论述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成因。从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主观成因和客观成因两反面论述,具体就是心理驱使、人际信息交换程度、侦查力度三个方面对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作用力。 第三部分主要是归纳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判断标准。通过论文撰写过程中大量阅读案例和对已有学术成果中影响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因素的总结,提炼出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前后反常表现的判断标准,具有主客观相统一、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相对稳定性和持续动态性相统一、隐蔽性和开放性相统一四大标准。为后文论述如何对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进行识别并最终运用做铺垫。 第四部分为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识别和利用。该部分是本论文核心论证过程所在。引入微表情学、身势学、行为学等学科和“印象管理”、“陈述有效性评价”等理论成果,分作案前、作案中、作案后和排除其他介入因素四个模块论证如何识别和利用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作案前这一模块主要集中了行为上的反常表现和体态反常上的表现。在现场上的反常表现主要体现于第二部分作案中的反常表现。第三部分对集中了表情情绪上的反常表现、语言上的反常表现、经济上的反常表现、对案件关系人的反常表现的作案后反常表现这一个模块进行论述。最后论述如何排除其他介入因素造成的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外观的情况。结合经典案例,详细论证如何从识别和利用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中的各种反常表现找到犯罪嫌疑人实施罪行的蛛丝马迹。 第五部分将重点放在原则提炼上,理清在识别和利用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的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揭示在侦破过程中借用反常表现侦破案件应注意的原则。首倡合法性原则和职业道德要求不可动摇,做到正攻奇取,损益平衡,不片面的理解识别和利用手段等。再者做到谋断结合,认识到利用反常表现侦破案件要注意反常表现的偶然性和犯罪嫌疑人的水平差异,克服侦查主体的主观性和对手段的过度依赖性。明确其补强证据的地位,注重将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转化为合法证据形式,并与其他客观证据相互印证和灵活使用。同时注重特殊性分析和与时俱进,掌握利用时间的层次性。切忌先入为主的经验主义、急功近利和断章取义。明确识别和利用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只能作为搜寻线索和搜集证据的一种途径,不能以偏概全。最后强调侦查人员应该不断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一线侦查人员的综合素养,在实践中反复总结和创新,不断丰富本文的理论成果。
【关键词】:犯罪心理痕迹 反常表现 侦查 识别和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8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2
- 引言12-13
- 一、 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问题研究的概述13-18
- (一) 反常表现的概述13-14
- (二) 反常表现问题研究的困境14-15
- 1.研究方向有所偏离14
- 2.研究主体缺乏实践部门群体14-15
- 3.学科间联系不紧密15
- (三) 研究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意义15-18
- 1.丰富侦查手段15-16
- 2.扩展案件线索16
- 3.获得新兴理论16-17
- 4.保证程序合法17-18
- 二、 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成因18-20
- (一) 反常表现的主观成因18-19
- (二) 反常表现的客观成因19-20
- 1.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交换程度19-20
- 2.侦查人员的侦查力度20
- 三、 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判断标准20-22
- (一) 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21
- (二) 个性和共性的统一21
- (三) 相对稳定性和持续动态性的统一21-22
- (四) 隐蔽性和开放性的统一22
- 四、 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识别和利用22-50
- (一) 作案前反常表现的识别和利用23-28
- 1.行为上反常表现的识别和利用23-27
- 2.体态上反常表现的识别和利用27-28
- (二) 作案中反常表现的识别和利用28-30
- 1.现场上反常表现的识别28-30
- 2.现场上反常表现的利用30
- (三) 作案后反常表现的识别和利用30-48
- 1.表情和情绪上反常表现的识别和利用31-37
- 2.语言上反常表现的识别和利用37-46
- 3.经济上反常表现的识别和利用46-47
- 4.犯罪嫌疑人对待案件关系人的反常表现47-48
- (四) 排除其他介入因素48-50
- 1.排除无关第三人的介入48-49
- 2.排除另一犯罪行为的介入49
- 3.排除犯罪活动阻却因素的介入49
- 4.排除自然因素的介入49-50
- 5. 排除现场地理位置和外部环境因素的介入50
- 五、 识别和利用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注意事项50-54
- (一) 克服主观性和依赖性50-51
- (二) 合法性原则和职业道德要求不可动摇51-52
- (三) 驾驭时机,随势而进52-53
- (四)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梓丞;;面部微表情在审讯中的应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熊立荣;犯罪现场反常情况的成因及其利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3 李军岐;论现场反常[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刘品新;反侦查行为导论[J];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胡明银;孟凡民;;微表情识别的侦查实用性探析[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申群翼;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后的反常行为与侦查破案[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刘品新;论反侦查行为的识别途径[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8 裘树祥;;论情报主导侦查的实施原理[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杨毓显;简析狱内侦查中的反常行为[J];云南法学;1997年03期
10 管光承;论现场特殊痕迹、物质的发现与提取[J];犯罪研究;2001年06期
本文编号:926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2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