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原因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7 03:34

  本文关键词: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原因与对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成因 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模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机构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新旧体制之间、新旧观念之间以及各社会阶层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凸显,随之引发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逐渐扩大,冲突形式趋向激烈。不仅成为威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因素,而且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寻求解决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对策的前提与根本是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只有充分掌握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发展趋势和成因,才能提出有效、切实的解决方案。只有在充分认识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的基础之上,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处置这类社会问题,排解社会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本文在科学全面界定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社会发展理论的观点,立足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分别从社会背景、政治体制、经济形态和社会心理四个角度对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各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在各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之下,群体矛盾累加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突发性群体冲突。最后,结合西方较为成熟的社会风险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提出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成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7-8
  •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11
  • 四、核心概念界定11-12
  • 五、论文的研究方法12-13
  • 六、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3
  • 七、论文的新意和不足13-14
  • 第一章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14-24
  • 一、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和特点14-19
  • (一)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分类14-17
  • (二)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7-19
  • 二、群体性事件的影响19-24
  • (一)群体性事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19-20
  • (二)群体性事件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20-21
  • (三)群体性事件对社会民众心理的影响21-22
  • (四)群体性事件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22-24
  •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24-35
  • 一、社会背景分析24-26
  • 1、社会利益矛盾冲突加剧24-25
  • 2、社会结构调整失衡、阶层分化25-26
  • 二、经济原因26-28
  • 1、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26-27
  • 2、弱势群体机会不平等27-28
  • 三、制度原因28-32
  • 1、立法建设的缺失29-30
  • 2、社会控制能力的下降30
  • 3、部分机构组织软弱涣散30-31
  • 4、利益诉求渠道的缺失31-32
  • 四、社会心理原因32-35
  • 1、社会价值观的嬗变32-33
  • 2、民主权利意识的觉醒33
  • 3、社会集群心理和行为33-35
  • 第三章 防范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对策35-49
  • 一、防范群体性事件的措施35-44
  • (一)解决民生问题35-38
  • (二)化解和消除利益矛盾38-41
  • (三)政府管理制度建设41-44
  • 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措施44-49
  • (一)现场处理机制的完善44-46
  • (二)加强社会沟通和善后46-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晖;;官员问责制之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实行[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2 白维军;;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视阈中的农民利益诉求机制解读——以云南省“孟连事件”为案例[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3 刘晓梅;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群体性事件的法社会学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管仕廷;;市民社会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昌业云;;浅析我国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政策范式转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赵守东;;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症结及解决思路[J];理论探讨;2007年02期

7 黄豁;;群众“不明真相”是官员失职[J];w,

本文编号:927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27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a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