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政府应对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政府应对机制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国内国际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涉及范围几乎涵盖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力也逐渐从网上延伸到网下。而由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国内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很多都停留在概念界定和类型辨析上,缺乏对其系统整理和研究。尤其在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深度介入公民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现实面前,对这类事件与政府决策关系之研究仍嫌不足。因此,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深入研究不仅对于传播学、行政学、心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网络政治的研究也有着重要价值。 本文结合了大量最新实例,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概念界定、类型概括、现状分析和影响判断的基础上,主要就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和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政府形象和相应治理机制之关系做了细致探讨,希望为政府应对机制提供新借鉴。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选取了2011年的微博打拐解救乞讨少年事件、故宫“十重门”、五道杠少年、郭美美事件等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对象,综合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归纳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面进行了分析,力求全面、客观、细致、深入。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两方面:一是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现状及发生态势的分析。就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产生而言,本文从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参与主体等五个方面入手,试图对其产生进行较为详细深入的论述,相较于前人而言更为完整全面。在对其现状和发生态势的分析过程中,结合了国内外大量实例,对近几年国内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二是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对政府决策影响的研究。传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研究一般都是将其划分为网民个人层面、事件本身、公共话语、政治政府等方面,均衡用力而使得研究深度不够。本文在将网络群体性事件定义为具有一定政治指向性的事件基础上,着重从网络群体性事件对政府决策及形象生成的影响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政府形象 应对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D631.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绪论6-8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
-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6-7
- 第三节 论文的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7-8
- 第二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8-15
-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8-9
-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9-10
- 第三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10-13
- 第四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为政府应对机制带来的新的挑战13-15
- 第三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态势分析及案例研究15-22
-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引发的原因15-17
- 第二节 国内外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现实影响17-20
- 第三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20-22
- 第四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应对机制22-31
-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政治)指向22-27
- 第二节 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机制27-31
-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31-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36
- 个人简介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2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3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4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5 王鲁军;张闻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6 王锡锌;;从“管理”走向“参与”的转变[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7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8 王顺美;;提升公权力公信力与防范群体性事件是正向关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9 ;劳资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10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军奎;;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下的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军奎;;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下的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5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系统升级[N];贵阳日报;2009年
2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3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5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7 董倍宏;我市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涉访群体性事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N];陇南日报;2008年
8 陈立雄;桂平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N];广西日报;2008年
9 王德聪;实现北京两会“零上访”目标[N];毕节日报;2008年
10 江玲玲 月航 李超;民革市委提出14条对策建议[N];常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10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志元;我国基层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准备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子森;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闫伟玮;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辛昱辰;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段宝文;地方政府应对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0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7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