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犯罪原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聚众犯罪原因研究
【摘要】:聚众犯罪这一概念首先是由我国刑法学界首创提出,在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台湾法学研究中都有涉及到那此类犯罪行为的规定,但并不适用这一名词。聚众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形态,它来源于我国1979年刑法的规定,1997年刑法分则中存在一些聚众犯罪行为的具体法条规定,但这些条文规定并不明确,在司法实践适用中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性。近年来,我国刑法界对此类犯罪从刑法学的角度进行了教为丰富的研究。聚众犯罪行为是非常大的一类犯罪,但是,我国的刑法学界却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因此,笔者在细心研读法条和各位专家的理论研究中上,从聚众犯罪产生原因的角度,吸收借鉴他人成果,整理、分析了导致聚众犯罪这类行为发生的各种原因。为减少此类犯罪,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意见。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聚众犯罪的概述。以1997年刑法分则关于聚众犯侵害的对象罪的法律条文和各位专家研究聚众犯罪的理论为基础,吸收借鉴他们的观点,比较、分析、总结出总结的对与聚众犯罪概念的理解。并将法律规定的聚众犯罪所侵害的对象进行行为分类。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对发生聚众犯罪的原因进行分类。为本文系统的分析此类犯罪,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原因类型并提出原因分类的价值。 本文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根据前一部分的分类,论述了诱发聚众犯罪产生的具有因素,更加详细的介绍此类犯罪产生的条件和要素。 本文第四部分主要内容是笔者研究聚众犯罪的意义所在。为完善我国聚众犯罪体系提供力量,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发展。
【关键词】:聚众犯罪 原因分类 具体因素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聚众犯罪的概述8-11
- 一、聚众犯罪的理论与定义8-10
- 二、聚众犯罪类型的分类10-11
- 第二章 聚众犯罪的犯罪原因的分类11-13
- 一、研究聚众犯罪原因分类的价值11-12
- 二、聚众犯罪原因分类的内容12-13
- (一) 聚众犯罪的社会原因12-13
- (二) 聚众犯罪的主体原因13
- 第三章 诱发聚众犯罪的因素13-34
- 一、聚众犯罪的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主体因素的概述13-15
- 二、诱发聚众犯罪的具体因素15-34
- (一) 国、边境地理因素15-16
- (二) 政治因素16-19
- (三) 经济因素19-22
- (四) 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宗教等因素22-29
- (五) 法制因素29-31
- (六) 生理因素31-33
- (七) 心理因素33-34
- 第四章 研究聚众犯罪原因的重要意义34-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小川;汪志飞;冯婕;;青少年犯罪的宏观环境因素分析[J];法学杂志;2010年12期
2 郭晓丹;;突发性聚众暴力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3 杨光辉;;上访衍生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年24期
4 张靖波;;云南边疆女性毒品犯罪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5 罗新安;缺钙: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生理因素[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5期
6 江宜怀;;解析群体性事件中的“聚众”[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徐跃飞;;聚众犯罪若干问题研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蔡超;徐丽莉;;针对区域聚众性犯罪的调查报告[J];中国检察官;2009年11期
9 董春然;;论聚众淫乱罪之非犯罪化——以南京一副教授组织换妻案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彭辅顺;;聚众犯罪的立法检讨与改进[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艳芳;环境犯罪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巧芳;聚众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常青;聚众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赵蕴哲;聚众犯罪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张印;城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法社会学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5 李文婷;女生群体暴力行为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陈和坤;论从亚文化视角构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战略[D];厦门大学;2007年
7 宋青;环境犯罪原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殷慧君;聚众犯罪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杨东平;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恐怖主义犯罪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纪英文;论聚众犯罪[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9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7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