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3:15
本文关键词: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武警部队 北京周边地区 群体性事件 防控体系
【摘要】: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在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经济转轨、体制转型速度的加快,利益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社会矛盾趋于复杂化,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的中心,北京地区是否安定,将直接影响全国的安全稳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地位。由此,构建起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净化好北京周边社会环境,对维护北京乃至全国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构建北京“护城河”体系出发,对北京周边地域特点进行了研究概括,对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的特性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对这一特殊地域的群体性事件防范体系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区域性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的长效机制,对防控体系的能力生成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为维护好北京周边的安全稳定,确保首都乃至全国的稳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目前,虽然区域性防控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但区域性防控体系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看,都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都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论文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仅是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心得,乞盼得到专家学者与同仁的批评指正。
【关键词】:武警部队 北京周边地区 群体性事件 防控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1.4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4
- 1.3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4
- 1.3.1 理论意义14
- 1.3.2 应用价值14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4-15
- 1.4.1 研究内容14-15
- 1.4.2 创新点15
- 1.5 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15-16
- 第二章 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16-23
- 2.1 基本概念界定16-19
- 2.1.1 群体性事件16-17
- 2.1.2 北京周边地域界定17-18
- 2.1.3 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18-19
- 2.2 应对的基本理论19-23
- 2.2.1 危机管理基本理论19-21
- 2.2.2 危机管理的思想分析群体性事件防控问题的必然性21-23
- 第三章 北京周边地域特征及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趋势23-28
- 3.1 北京周边地域和区位特征23
- 3.2 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23-26
- 3.2.1 地区利益矛盾引发24-25
- 3.2.2 参与人员成份复杂25
- 3.2.3 闹事行为方式激烈25
- 3.2.4 组织化倾向明显25-26
- 3.2.5 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是区域性防控的致命伤26
- 3.3 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主要发展趋势26-28
- 3.3.1 群体性事件总量在短期内难以大幅下降26
- 3.3.2 群体性事件将大多发生在敏感时期和大型活动期间26-27
- 3.3.3 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人员将更趋多元化27
- 3.3.4 利益冲突将成为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动因27-28
- 第四章 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存在问题及成因28-34
- 4.1 当前北京周边防控体系现状28
-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28-31
- 4.3 成因分析31-34
- 第五章 国外典型同类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经验及教训34-39
- 5.1 事发经过及影响34-35
- 5.2 事件的教训和启示35-39
- 第六章 完善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的基本方略39-60
- 6.1 架构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的基本模式39-40
- 6.2 明确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区域防控的重点方向40
- 6.3 厘清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的职责区分40-42
- 6.3.1 地方党委?政府的职责41
- 6.3.2 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41
- 6.3.3 公安?武警等维稳处置力量的职责41-42
- 6.4 协调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各种关系42-43
- 6.4.1 协调上与下的关系42
- 6.4.2 协调左与右的关系42
- 6.4.3 协调合与分的关系42-43
- 6.5 构建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遵循的原则43-45
- 6.6 构建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的运行机制45-56
- 6.6.1 主动预防机制45-46
- 6.6.2 矛盾调处机制46-47
- 6.6.3 预案合成机制47-48
- 6.6.4 信息预警机制48-51
- 6.6.6 决策指挥机制51-53
- 6.6.7 现场处置机制53
- 6.6.8 舆论宣传机制53-54
- 6.6.9 善后处理机制54-55
- 6.6.10 考核查究机制55-56
- 6.7 北京周边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的能力生成56-60
- 6.7.1 事件预防能力的生成56-57
- 6.7.2 协商化解能力的生成57
- 6.7.3 应急启动能力的生成57-58
- 6.7.4 现场处置能力的生成58
- 6.7.5 善后处理能力的生成58-60
- 第七章 案例分析-处置定州市绳油村“8.28”群体性闹事事件60-65
- 7.1 事发经过60-61
- 7.2 处置的基本过程61-62
- 7.3 主要经验和启示62-63
- 7.3.1 政治主动是成功防控的基础62
- 7.3.2 工作主动是成功防控的前提62
- 7.3.3 策略主动是成功防控的关键62-63
- 7.3.4 舆论主动是成功防控的保障63
- 7.4 存在的不足及建议63-65
- 结束语65-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69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J];安全;2007年10期
2 范明;中外“群体性事件”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丘志馨;;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6年08期
4 张丽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社会性质的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991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9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