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恐怖犯罪的政治相关性
本文关键词:论恐怖犯罪的政治相关性
【摘要】:本·拉登已经被击毙,可恐怖犯罪并没有随拉登而去,如今虽然没有人能像拉登那样制造一次震惊世界的恐怖活动,但小规模的恐怖活动却层出不穷。恐怖分子对无辜民众的恐怖袭击让全世界所有的人纳闷:为什么会有层出不穷的恐怖行为?难道恐怖分子都是些精神错乱的疯子吗?回答是否定的,其实,从根本上说,目前恐怖犯罪的出现和蔓延有其深层的政治背景,如种族、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的存在;极端思潮--包括极左和极右思潮的泛滥;国际社会政治势力对恐怖犯罪的支持,等等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恐怖犯罪 政治 相关性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十余年来一直是美国心腹大患的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强化大队击毙。照理说,为追捕本拉登而不惜发动阿富汗战争,耗资七千亿美元的美国可以歇歇了,可现实并不如美国所愿,相反,美国比以往更加感觉到恐怖威胁的存在。诚然,国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舒迟;国际恐怖与国际政治[J];读书;200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琦;;审思中国法学:从知识生产到知识生产者[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2 夏纪森;;休谟的正义理论[J];比较法研究;2011年02期
3 马坤;战争正义:一种制度性的分析框架[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4 赵小鸣;;正义的道德超越性[J];长白学刊;2008年01期
5 李艳;李海峰;;和谐社会的普遍正义前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刘月岭;;正义的内涵、起源与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徐庆利;;社会公正与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李克龙;姚荣东;林茂申;;反思公共行政的发展逻辑——兼论现代行政发展的正义导向[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金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际融合态势分析——基于对武汉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际关系的滚动调查[J];长江论坛;2010年05期
10 车凤成;;贝娄小说创作中三重“二元对立”内在关系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淑芹;;社会公德制度化建设的价值理由[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杨伟清;;社会公德:范围与特征[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月红;;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再谈一稿多投[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5 张顺强;;让渡中的坚守:刑事和解制度潜在风险的司法防范[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6 聂兴超;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辩护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晋运锋;当代功利主义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蒋志红;马克思的正义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钢强;论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韦玮;论我国刑事契约机制的构建[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倩倩;罗尔斯“正义稳定性”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杨永飞;马克思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梦群;休谟正义思想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江宏;边沁和罗尔斯关于正当性社会思想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倪海音;惩罚与和解[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继富;叶适功利主义思想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9 董朝阳;藏族赔命金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调适[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鲁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公正观的变迁[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红;我国爆炸恐怖犯罪刍议[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王景海;警卫工作应对恐怖犯罪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赵雅琦;论恐怖主义与恐怖犯罪[J];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黄政钢;个人恐怖犯罪与社会公共安全对策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4期
5 朱莉s,
本文编号:991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9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