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网络事件中群体极化效应的演化机制及其应对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8:18

  本文关键词:网络事件中群体极化效应的演化机制及其应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事件 群体极化效应 形成过程 演化机制 应对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事件的频繁爆发,互联网空间网民群体经常对政府和强势群体发表情绪化、非理性、偏激化的一边倒式的言论。这是群体极化现象在网络世界的表现。如果不能对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加以妥善引导,将会对网络舆情和社会治理带来破坏性的负面效应。 本文着重点在于揭示这种在网络事件中的群体极化效应的演变过程、规律及内在的演变的机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治理网络群体极化效应的对策。文章的以一部分主要是对理论来源、内涵界定以及其特点和影响进行阐述;第二部从网络群体互动的角度,结合网络事件,利用各种网络文本分析了网络群体极化效应的四个形成条件;第三部分从网络事件、网民心理、网络信息供给、网络意见领袖、互联网媒体、同质化圈层化群体互动等几个方面重点论述了群体极化效应的演化过程;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应对网络事件中群体极化效应的对策。首先,从减少政府强制干预、培养网民的公共精神、组织意见领袖、打击恶意网络公关等四个方面来构建充满正能量的互联网公共领域,净化网络讨论的环境。其次,完善政府处置网络极化的顶层设计,包括完善舆论极化预警机制,实行网络监管措施;迅速公开相关信息,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对网络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设置议程。再次,弱化互联网信息供给机制对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形成的影响。最后,从网络群体的成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培育网民的道德规范及媒介素养等对策。 总之,对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内在演变过程、演变机制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应对策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符合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事件 群体极化效应 形成过程 演化机制 应对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D631.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2-13
  • 一、 研究背景12
  • 二、 研究目的12-13
  • 三、 研究意义13
  •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13-25
  • 一、 国外研究13-16
  • 二、 国内研究16-24
  • 三、 研究述评24-2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25-26
  • 一、 文献研究法25
  • 二、 案例研究法25
  • 三、 文本分析方法25-26
  • 第二章 网络事件中网络群体极化效应的涵义26-34
  • 第一节 网络群体中群体极化效应的定义26-28
  • 一、 极化与群体极化的理论渊源26
  • 二、 网络事件中的群体极化效应的内涵界定26-28
  • 第二节 网络事件中群体极化效应的特点28-31
  • 一、 网民初始意见的极端性28-29
  • 二、 网民观点偏激与情绪化29
  • 三、 舆论走向显现单极化29-30
  • 四、 极化具有很强的扩散性30
  • 五、 贯穿网络事件的全过程30
  • 六、 极化朝价值观层面转变30-31
  • 第三节 网络事件中群体极化效应的影响31-34
  • 一、 引发对事件当事人的网络暴力31
  • 二、 形成巨大的负面性网络舆论场31-32
  • 三、 倒逼政府治理相关社会问题32-33
  • 四、 可诱发大规模的现实集群行为33-34
  • 第三章 网络事件中群体极化效应的形成过程34-44
  • 第一节 网络群体形成是极化效应形成的前提35-38
  • 一、 网络群体形成的内涵35-36
  • 二、 网络群体形成的途径36-37
  • 三、 影响网络群体形成的因素37-38
  • 第二节 网络群体比较是极化效应形成的基础38-40
  • 一、 网络群体比较的内涵38-39
  • 二、 网络群体比较的发生39
  • 三、 网络群体比较的结果39-40
  • 第三节 网络群体劝说是极化效应形成的关键40-42
  • 一、 网络群体劝说的内涵40-41
  • 二、 网络群体劝说的发生41
  • 三、 网络群体劝说的结果41-42
  • 第四节 网络群际高度分化是极化效应形成的核心42-44
  • 一、 网络群际高度分化的内涵42-43
  • 二、 网络群际高度分化的发生43-44
  • 第四章 网络事件中群体极化效应的演化机制44-68
  • 第一节 网络事件与网民心理的耦合机制44-48
  • 一、 网络事件刺激网络群体的眼球44
  • 二、 网络事件契合网民的社会心理44-47
  • 三、 网络事件引发网民的围观和讨论47-48
  • 第二节 网络信息的个人定制与自我选择机制48-51
  • 一、 相对隔离的信息供给环境48-50
  • 二、 网民的信息自主选择机制50-51
  • 第三节 网络意见领袖的聚焦及导向机制51-56
  • 一、 网络事件中意见领袖作用的凸显化51-52
  • 二、 网络意见领袖对群体极化的聚焦导向52-56
  • 第四节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嵌套协同机制56-61
  • 一、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明显56-57
  • 二、 新旧媒体传播内容的共享与同构57-59
  • 三、 新旧媒体的受众嵌套和扩散机制59-60
  • 四、 新旧媒体对群体极化影响的互补60-61
  • 第五节 同质化圈层的群体互动机制61-68
  • 一、 同质化圈层化的网络群体62-63
  • 二、 网络非正式群体内的互动机制63-66
  • 三、 网络正式群体内的互动机制66-68
  • 第五章 应对网络事件中群体极化效应的措施68-79
  • 第一节 构建充满正能量的互联网公共领域68-71
  • 一、 减少政府强制性干预68-69
  • 二、 培养网民的公共精神69-70
  • 三、 组织专家和意见领袖70
  • 四、 打击恶意的网络公关70-71
  • 第二节 完善政府处置网络极化的具体举措71-73
  • 一、 完善舆论极化预警机制,监管网络舆情71
  • 二、 迅速公开相关信息,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71-72
  • 三、 加强网络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设置议程72-73
  • 第三节 弱化互联网媒体对极化效应的影响73-76
  • 一、 各大网站对网络信息实行把关74
  • 二、 对新旧媒体实行协同管理74-75
  • 三、 实现网站间的多元化链接75
  • 四、 遵守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75-76
  • 第四节 培育网民的道德规范以及媒介素养76-79
  • 一、 加强网民的道德教育77
  • 二、 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77
  • 三、 增强网民的自律意识77-79
  • 结语79-81
  • 参考文献81-84
  • 致谢84-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小平;;信息的“协同过滤”与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J];东南传播;2006年12期

2 张志平;张晓鹏;;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涯论坛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07期

3 柳春;陈柳;唐津平;;泛网络传播时代群体极化现象浅析[J];大众科技;2011年07期

4 李铁锤;李和平;;网络群体极化行为的解释学分析[J];传媒观察;2012年09期

5 田学敏;;网络群极化中舆论主体正义感与非理性的博弈——以近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1年04期

6 王敏;覃军;;网络社会政府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1期

7 黄月琴;;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疏导与媒体责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焦德武;;试论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戴松;王小杨;;论诱发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主观因素[J];科技传播;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杭家蓓;网络社群参与公共决策的群体极化效应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95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95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