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立宪与新制度主义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欧洲立宪与新制度主义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8年
欧洲立宪与新制度主义的发展
江心
【摘要】: 在上个世纪,新制度主义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很多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的关注。它的内部分类与内部整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欧盟的发展同样是举世瞩目的,欧盟的发展过程从一定意义上验证了新制度主义流派的理论假设,于是,很多学者开始将欧盟研究与新制度主义的研究结合起来,由此创新了很多国际关系理论架设,促进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与以往学者不同的是,本文选取的研究角度,并不是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政治实践的指导性,而是国际政治实践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推动作用。本文选取欧洲立宪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欧洲行为,来验证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对于新制度主义的发展有何重大推进作用。本文主要从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内部整合的角度,研究欧洲立宪这一政治行为,如何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上影响新制度主义学者对于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内部整合的研究。 上个世纪,很多学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之间的整合趋向。们研究的重点包括:关于时间视域和研究层次方面,于制度的创设和变迁问题,关于偏好的形成问题,关于功能主义与制度主义的分歧等方面。而欧洲立宪为这些研究向度提供了新的现实例证,开阔了研究的视野。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将欧洲立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制度创立的思想来源、制度创立的原则,制度的规范作用等与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的内部整合趋势进行对比,得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本文采取了三种研究方法,即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和个案研究方法,力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新制度主义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全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对新制度主义的发展和全文的结构进行一个综合介绍。第二部分为新制度主义的发展现状与内部整合,首先介绍制度主义三大流派,包括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其次对制度主义三大流派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对于时间视域的处理、关于对制度的界定、关于制度的起源、关于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关于制度的变迁问题、关于偏好的形成等。最后是关于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整合潜力现状的研究。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欧盟立宪及其对欧盟的制度意义。主要包括欧洲宪法制定的原因,如“民主赤字”的危机、利益调和的产物、对现有条约框架进行整理和总结等。还包括欧洲宪法制定的过程与成员国的利益分歧,以及欧洲宪法的主要内容与欧盟的制度设计,欧洲宪法的命运,欧盟立宪对欧盟的制度意义等。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欧盟立宪对新制度主义理论三大流派的内部整合带来的启示。包括对盟制度建设和变迁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和关于欧盟的制度规律对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内部整合的启发和意义的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阁;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制度借鉴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越;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李茜;反思权力政治与相互依赖理论——读《权力与相互依赖》[J];国际论坛;2000年03期
3 秦亚青;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从论争到趋同——第三次国际关系学理辩论的终结[J];国际论坛;2001年03期
4 苏长和;;理性主义、建构主义与世界政治研究——兼评《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5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6 何俊志;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流派划分与分析走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田野;国际制度研究: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J];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8 苏长和;解读《霸权之后》——基欧汉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J];美国研究;2001年01期
9 王公龙;温特构建主义理论的贡献与缺失[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秦亚青;多边主义研究:理论与方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江三良;;创业氛围:不同地区企业创生行为差异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虞宝桃;;论大学院系领导与管理过程中的互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王斌;贾雪;;以东北亚安全为视角议中国国家身份之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7 张淑萍;张红;易佳;;对陕西关中农村王上村草莓协会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8 曹飞;;社会权利交换视角下的农民工组织维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9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强晓华;查晓虎;;大学生的文化资本及其在职业获得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辉;孙文胜;;论农民工的普法及法律援助[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于沄;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欢;库克的交换网络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芳;孤独症儿童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朱颖;日本在亚洲实践多边主义的原因及困境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黄茜;;欧盟宪治:一种亚国家主义的解读[J];北方法学;2007年03期
2 刘莎;;全球化与欧盟国家的主权让渡[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3 郭春涛;欧盟宪法草案给后国家时代国家、宪法及主权概念带来的挑战[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4 詹真荣;欧洲一体化中的国家主权和职能的让渡现象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4期
5 郑春荣;对欧盟制宪能力的反思[J];德国研究;2003年03期
6 曹玉华;;解读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姜毅;中国的多边外交与上海合作组织[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5期
8 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黄德明;论欧洲联盟机构及其职员的特权与豁免[J];法学评论;2003年03期
10 李月军;;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制度主义——基于转型政治体系的思考[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振庆;中国融入国际制度: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外交学院;2001年
2 郝成禹;政治制度变迁与国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小丽;跨界合作下的欧盟空间规划实践经验及对珠三角规划整合的启示[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世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学派、论战、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任晓;何谓“理性主义”?[J];欧洲研究;2004年02期
4 时殷弘,叶凤丽;现实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传统及其当代典型表现[J];欧洲;1995年03期
5 苏长和;经济相互依赖及其政治后果[J];欧洲;1998年04期
6 彭勃;近年来国外政治学研究现状及启示[J];政治学研究;2000年04期
7 陈玉刚,陈志敏;构建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之后[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8期
8 秦亚青;多边主义研究:理论与方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0期
9 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国际政治学的三种体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6期
10 唐小松;论现实主义的发展及其命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荣;;新制度主义与欧盟研究[J];德国研究;2006年04期
2 马建斌;;西方新制度主义的制度观述要[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3 朱富强;企业性质阐释:综合收益增进说[J];探求;2003年05期
4 徐贵玲;;新制度主义视角下对政府决策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侯伊莎;;新制度主义:人与制度的互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侯伊莎;;新制度主义:人与制度的互动[J];改革与战略;2005年11期
7 李砚忠;;试析新制度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8 秦亚青;美国国会委员会的构成与权力──新制度主义和信息学派评介[J];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9 许红兵,张瑞;新制度主义国家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之比较[J];前沿;2002年03期
10 田野;国际制度研究: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J];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龙;;西方的新制度主义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分析(发言提纲)[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刘小怡;;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综合[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志林;;新制度主义理论范式及其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朱富强;;分工和交易相结合的企业解释——古典主义和新制度主义的一个比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小怡;;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综合[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赵德余;;从新古典主义到演化制度主义——20世纪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理论分歧及其政策后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刘茂松;舒沁沁;;从新制度主义角度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发展问题[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8 梁多;胡宁生;;关于公共组织中政策选择模型的探讨——基于整合两种制度主义方法论的研究[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9 谢耀南;;政府保险的制度主义分析——以福建龙岩市“农房保险”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少安;张卫国;;融合、继承与发展——新、老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及其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可金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陈尧;[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范子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常欣欣;[N];学习时报;2005年
5 田湘波 刘忠祥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孙立平;[N];经济观察报;2004年
7 燕继荣;[N];学习时报;2006年
8 孔新峰(书评人);[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9 杨雪冬;[N];学习时报;2005年
10 肖知兴;[N];经济观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雪松;政治世界的制度逻辑[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炳仙;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郑大庆;行政组织信息系统接受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李伟;新制度主义视野下的社会规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李艳;适应性调整: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体制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周湘林;中国高校问责制度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徐红;财权掌控与财政民主[D];复旦大学;2006年
9 王俊杰;制度合法性与国有公司治理的“选择性”路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吕虹;政府决策制度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华;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评析[D];厦门大学;2001年
2 高雁鸣;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国早期现代化(1898—1937)[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璇;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体系建设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年
4 黄山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苗婷婷;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跨区域治理的制度设计研究—新制度主义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晓倩;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菲菲;学校改进的新制度主义学派视角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妮;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郝成禹;政治制度变迁与国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段志清;我国国家有效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欧洲立宪与新制度主义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0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