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有_不确定性关系如何推导_《外交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31 09:14

  本文关键词:从不确定性到结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外交学院》 2008年

从不确定性到结构作用

高汝仕  

【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是将不确定性引入国际关系:通过指出无政府状态和复杂性假定的局限性,引入不确定性的概念,作为新的国际关系分析的假定前提。通过对不确定性做了三种区分,基于发生,基于结果,基于概率的不确定性而认识不确定性的概念,对不确定性作了可度量和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的效用区分。从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依赖、意识和创造四个方面对不确定性做了领域区分。本文亦指出了不确定性的确定性方向和确定性意义。 本文提出和分析了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三种方法:因果关系、统计平衡和结构作用。因果关系理论无法达到最终确定性的目标,因为它们无从找到一个界限。统计平衡论被分为两派,一派是统计论,一派是平衡论。统计论从相同事物具有相同的行为的假定出发,论证了类的实在性。统计平衡论则从相同事物具有不同的行为出发,论证了平衡的确定性。本文从相异事物的相互作用出发,导出了结构作用。并且,将前面两个假设和理论包括在结构作用的范围内,以实现最终确定性的目标。 本文主要采用了皮亚杰的结构概念。以自足性为基础,分析了结构能够实现的确定性目标,避免了其他理论导致的缺陷。 本文以结构的自足性为基础,提出和分析了结构作用的四个规律。通过这四个规律,我们认识到了结构的确定性是如何实现的。结构界定规律指出了结构作用确定性含义。并在这一部分当中,重新认识了权力与利益的关系。结构导引规律是结构的方向性规律,这一规律展示了结构是如何实现其目的的。结构粘连规律是结构的形成性规律,指出了结构作用是如何形成的。充分规律是结构的发展规律,说明了结构自足性是如何决定了的结构的扩展和发育。通过这四个规律,深化了我们对结构的认识,改变了通常所认为的结构的静态观点,结构的动态性得以显示,使得结构的确定性作用清晰起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8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一、导论6-17
  • (一) 引言6-10
  • (二) 本文的假定10-11
  • (三) 文献综述11-15
  • (四) 本文的框架15-17
  • 二、国际社会不确定性的概念、区分和来源17-29
  • (一) 国际关系的分析基础17-18
  • (二) 不确定性的概念18-20
  • (三) 不确定性的效用区分及来源20-23
  • (四) 不确定性的领域区分及来源23-29
  • 三、确定性的寻求——结构作用29-44
  • (一) 因果关系对确定性的寻求29-34
  • (二) 统计平衡对确定性的寻求34-37
  • (三) 结构作用对确定性的寻求37-44
  • 四、结构作用规律44-58
  • (一) 结构界定44-49
  • (二) 导引效应49-51
  • (三) 粘连效应51-55
  • (四) 充分效应55-58
  • 五、结语58-60
  • 致谢60-62
  • 参考文献62-6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历历;试论邓小平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J];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任晓;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一些思考[J];欧洲;2000年04期

    3 万泰雷;在自然科学与人文学因素的天平上——从学科建设角度看争论中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J];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9·11”事件后的新形势可能引发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战略[J];当代世界;2002年08期

    5 ;外交、国际关系[J];全国新书目;2003年10期

    6 赵银亮;“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3期

    7 胡宗山;假设、模型、范式:方法论视角的国际关系理论[J];欧洲研究;2004年04期

    8 阎静;理解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9 王义桅;;国际关系的理论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4期

    10 高成栋;;论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法的诠释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2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3 金应忠;倪世雄;;和谐世界:哲学、理念与现实[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4 夏立平;;论21世纪中美印三边关系——用三种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分析[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5 陈玉聃;;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继承还是误解?[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6 秦亚青;;学习感悟创新——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上的致辞[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7 尹继武;;认知心理学之于国际关系研究:进步及其问题[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8 王逸舟;朱立群;;总结发言[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贺鉴;;共进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建构——以建构主义为研究路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10 李开盛;;规范理论:批判与评估[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经济所副所长 张海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所所长 赵干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副所长 叶青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主任 马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副所长 吴莼思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席来旺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光政;[N];人民日报;2010年

    2 Edward Friedman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霍金讲席政治系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纳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叶淑兰 香港浸会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王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牛新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胡言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倪世雄 赵曙光;[N];解放日报;2011年

    9 袁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 赵银亮;[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苗红妮;国际社会理论与英国学派的发展[D];外交学院;2005年

    6 肖欢容;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刘志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咸命植(Ham,,Myungsik);非对称世界中的国际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全义;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刘慧;复杂系统与国际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汝仕;从不确定性到结构作用[D];外交学院;2008年

    2 周琳;国际关系中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闫爽;现实主义与美国对外政策[D];外交学院;2009年

    4 石贤泽;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和平崛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亮;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的和平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6 许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埃及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7年

    7 耿超;国际关系视野中的哈贝马斯商谈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扬;当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9 栾波;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视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施维;地缘文化视域中的中日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从不确定性到结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6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6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6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