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党际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6 12:16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党际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外交学院》 2014年

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党际关系研究

王元磊  

【摘要】: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邻国之一。因此,,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印度的关系。除了进行政府之间的往来,中国共产党也积极与印度各政党发展关系。在与印度众多政党的交往中,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印共(马)”)的党际关系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中印两国党际交往的重要一环,在两国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中共与印共(马)的党际关系,本文论述了该党际关系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原因,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党际关系发挥重要作用的条件。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导言主要对中共与印共(马)党际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选此题目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印共(马)的历史和现状,并且分析了印共(马)如何从原印共的少数派逐渐发展成为印度国内最强大的共产主义力量和拥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力量的原因。 第二章主要梳理了中共与印共(马)交往历程。笔者根据两党关系的不同特点,将这一历程分为初始阶段(从1964年印共(马)成立到1967年该党分裂),停滞阶段(1967年到1982年两党恢复接触),恢复和发展阶段(1982年到1998年印度核试验),以及深化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等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 第三章主要从理念和历史传统两方面分析了中共与印共(马)发展关系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对两党纲领的比较分析,笔者指出中共印共(马)在理念上有许多契合点,从而奠定了两党关系发展的基础。此外,印共(马)党内的对华友好传统也保证了两党关系的顺利发展。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中共与印共(马)交往的重要内容及其特点,指出两党主要围绕社会主义经验交流、中印两国关系、国际局势、国际共运等问题进行对话和磋商,并且通过与印度其他政党的对比,指出了两党交往在交往水平、交往内容、交往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形成了两党关系发展的比较优势。 第五章主要分析了中共与印共(马)党际关系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重大问题上的支持和声援;缓和两国矛盾,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为中国对印外交开辟新的渠道等方面。 第六章主要对两党关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尽管存在问题,但是中共与印共(马)的党际关系在未来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党际关系发挥重要作用的条件,包括理念相近、实力强大、服务于国家利益三个方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鹏怀;宫玉涛;;印度共产党的执政实践与后冷战时代的策略调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明斌;从印度共产党(马)十七大看其对内对外政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1期

3 苗光新;奋进中的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1期

4 韩冰;;印度共产党(毛)的历史发展与现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5 戴超武;;关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和中苏分裂研究的若干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6 余科杰;;关于政党外交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6期

7 张伟英;;印度共产党(马)自成立到执政的成功经验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8 李明斌;印度共产党(马)的现状及其政治主张[J];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10期

9 苗光新;印度共产党的现状及其内外政策主张[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7期

10 林怀艺;;我国总体外交中的政党外交评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国;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第一要务[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2 邓如辛,孙显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杨扬;;近年来中共政党外交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9年04期

4 高鹏怀;宫玉涛;;印度共产党的执政实践与后冷战时代的策略调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亮,张伟超;邓小平效率思想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房宏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廖永伦;浅谈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吴义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走出去”引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宋效峰;;新时期我国的政党外交与和谐世界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宋协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执政方式科学化[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科杰;;关于政党外交的几点认识和思考[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2 徐龙义;;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3 刘军;;延安精神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巨大精神动力[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沈宝祥;;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研究述评[A];邓小平研究述评(上册)[C];2003年

5 张景荣;;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述评[A];邓小平研究述评(上册)[C];2003年

6 荣宏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前提是人的自由发展[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7 余科杰;;关于政党外交的几点认识和思考[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张丽娟;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段炼;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蓝文权;邓小平城乡关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蕾蕾;社会身份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传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涵;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其杰;邓小平发展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芳芳;民营经济与县域经济的互动[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小波;试论马克思主义来源的三种类型[D];东华大学;2011年

5 郝慧慧;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6 王可平;当前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D];西北大学;2011年

7 郑建国;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徐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思想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9 肖慧敏;中日政党外交对政府外交的作用和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唐书俊;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女性就业现状研究[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纲;;回忆邓小平会见各国政党领导人——中联部原部长李淑铮访谈录[J];党的文献;2007年03期

2 陈峰君;;一部研究印共(马)的专著——《印共(马)——诺言、前景、问题》一书介绍[J];国际共运史研究;1987年01期

3 王建政,张勇,杨东广;八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经验教训[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4 曹天禄;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思想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3期

5 朱必任;印共(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道路的新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6期

6 韩冰;;印度共产党(毛)的历史发展与现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7 ;印共(马)依靠强化基层组织 实现在地方长期执政[J];党建;2009年01期

8 时宏远;;印共(毛)崛起原因探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01期

9 李兆凯;卢秀廉;;建国以来党的政党外交战略选择与经济发展的互动[J];党史文苑;2006年20期

10 李明斌;印度共产党(马)的现状及其政治主张[J];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光;;信息网络化与发展新型党际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2 谭吉华;张晓敏;;论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的基本经验[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3 倪瑾;;党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论纲[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4 赵玉;李娟;;新时期构建我国和谐发展党际关系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5 孟华玉;;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90年的历史思考[J];理论导刊;2011年08期

6 冉小平;;党际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中国共产党90年党际关系回顾[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王明华,成云雷;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06期

8 刘爱华;论新时期的党际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蒋忠瑜,原中联部西亚非洲局;加强中埃党际关系推动中埃关系全面发展[J];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10 邵春霞;改革进程中中国党际关系模式的优化[J];政治与法律;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科杰;;试论邓小平党际关系理论[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爱珍;顾文浩;;民主政治视野下的党际关系和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王家瑞;;试论毛泽东党际关系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发展[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戴秉国;;试论刘少奇党际关系思想与实践[A];刘少奇百周年纪念——全国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5 钟柯迪;;学习毛泽东关于党际关系的思想,积极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关系[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1993年

6 李成仁;;邓小平对发展党际关系的重大贡献[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4年

7 朱建田;;正确解读毛泽东的党际关系思想——基于对毛泽东党际关系思想研究中若干错误的分析[A];湖南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之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钟伟云;;当前黑非洲政党态势和中非政党间的交往[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委党校 孟华玉;[N];陕西日报;2011年

2 蒋维兵;[N];文汇报;2012年

3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参政党建设教研室主任 郑宪;[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彩玲;[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俞邃;[N];人民日报;2007年

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副研究员 张春;[N];东方早报;2011年

7 吴建友;[N];光明日报;2007年

8 兰茵 (作者系韶关市副市长、九三学社韶关市委员会主委);[N];韶关日报;2007年

9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处长 辛鸣;[N];光明日报;2011年

10 董宏君;[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道平;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型党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发展与运用[D];中南大学;2009年

2 徐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思想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3 周玉文;论毛泽东的党际关系思想[D];湘潭大学;2004年

4 李和颖;十五大以来中共党际关系转型深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珂;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是我党对党际关系基本准则的重大创新[D];外交学院;2004年

6 唐仲春;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丰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伊士健;中越两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9 柳森;王稼祥党际关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东辉;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党际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0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0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