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98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

发布时间:2016-09-11 11:11

  本文关键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专辑;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提要】作者提出一个以理论研究发展阶段为时间;【关键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展阶段;理论流;【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进步和问题;瞩目的成果;问题,是指至今仍然没有重大理论突破,;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提出一个总体分析框架;(一)国际关系理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专辑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

  【内容提要】 作者提出一个以理论研究发展阶段为时间基轴,以理论流派、研究类型和格义取向为内涵指标的分析框架,讨论了过去30年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进步。研究表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已经从前理论阶段进入了理论学习阶段的深化期,但还没有进入理论创新期;理论流派多元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研究类型更多地向着以理论突破为目标的经验型研究发展;格义取向也出现了正向格义、反向格义和交互格义并存且交互格义日趋增多的格局。没有出现原创型理论是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突破性理论和中国范式缺失两大方面,其根本原因还是国际关系学界主体意识的缺失。根据对30年理论研究的统计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现实经验是可以导致原创型理论的生成和发展的。

【关键词】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展阶段;理论流派;研究类型;格义取向【作者简介】 秦亚青,外交学院教授。(北京邮编:100037)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08)11-0013-1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进步和问题构成其基本叙事框架。进步,是指理论研究从前理论阶段进入了理论学习借鉴时期,取得令人

瞩目的成果;问题,是指至今仍然没有重大理论突破,也还没有建立起中国理论范式。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进行着丰富的社会实践,随着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一定会在理论上出现突破,也会打造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

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

提出一个总体分析框架。

(一)国际关系理论

在中国语境中,“理论”有两种类型:行动导向理论和知识导向理论。行动导向理论是行动的指导方针。比如,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这种理论(或称为战略思想)是决策的基本原则,它与行动直接相关。知识导向理论是理解世界的一个视角或知识生产或再生产的结晶,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N.Waltz)和赫德利?布尔(HedleyBull)的理论都

属于这种理论范畴。

知识导向理论也有两种形态:第一种是接近自然科学的“

硬理论”,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主张以实证主义为认识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研究手段,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Hoffmann)认为这是美国理

—13—

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领域,30年的研究内容和

成果十分丰富。为了能够比较清楚地梳理其主要发展脉络,并对进步和问题做出比较深入的分析,我们在这里首先明确界定一些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

论的基本特征;①第二种是突出社会科学独特性的“软理论”,强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根本性差异,主张以诠释和理解的方法研究社会现实,欧洲主

②流理论大多属于此种类型。硬理论将自然科学和

4.格义取向

格义是用业已成熟的概念体系来解释经验现象。格义取向可以分为正向格义、反向格义、交互格

义和零向格义。以中国语境为例,正向格义指以

社会科学等量齐观,试图建立标准研究模式,提出“可证伪假设”,探究明确的因果关系,如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而软理论则试图构建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确立一套严谨的概念和范畴,提出思辨性问题,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推论和反思,如布尔的国际社会理论。

论,战略分析不在收入之列。

(二)分析框架

本文提出一个包含时间和研究内涵的分析框架:时间是指历时性的进步,以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划分;研究内涵是指理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以成果类型、理论流派和格义取向划分。

1.发展阶段

中国文化经典中的概念体系来解释世界和中国的经验现象;反向格义恰恰相反,是以外来的概念体系解释经验现象,。,如使用中

()和西方概念体系(如

)共同分析经验现象。零向格义则指没

有理论框架的阐释。表1是阶段划分的基本标准。表1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阶段的判定标准

发展阶段前理论阶段理论学

研究类型非理论评介型+经验型原创型

流派分布单一多元主流+多元主流+多元

格义取向零向反向反向+交互+正向交互+正向+反向

初始期评介型主导

习阶段深化期理论创新阶段

理论发展阶段显示历时性进步。本文将国际关系理论分为前理论、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三大阶段。根据理论研究的一般性规律,又将理论学习阶段进一步分为理论学习初始阶段和深化阶段。

2.理论流派

这个分析框架是以阶段为基轴,考虑理论流派、研究类型和格义取向三个向度的内容。它预设:随着阶段的发展,学派会呈现多元状态;研究类型会从以评介型主导向经验型主导演进;格义取向会从零向格义到反向格义,再到正向格义和交互格义。中国范式的最终出现需要交互格义和正向格义。

(三)研究范畴

理论流派显示学术发展取向。我们将理论分为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中国范式以及其他理论六类。后现代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非主流理论也是重要的理论研究方面,并且日益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所以被收入本研究并归于其他理论之中。我们将中国理论单列出来,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重要议题。

3.研究类型

StanleyHoffmann,“AnAmericanSocialScience: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D.Derian,ed.,InternationalTheory:ACriticalInvesti2

gation,NewYork:NewYorkUniversityPress,1977,pp.212-241.

AmitavAcharyaandBarryBuzan,“WhyIsThereNoNon-

研究类型显示研究的实质内涵。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三种内容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类型。第一,原创型理论研究(简称原创型),指与现有理论的核心假定不可通约的新理论。第二,介绍评论型研究(简称评介型),指对原创型理论的介绍和批判分析。第三,经验验证型研究(简称经验型),指对理论的研究性应用和检验。

—14—

WesternIRTheory:Reflectionsonandfr

omAsia,”InternationalRela2

tionsoftheAsia-Pacific,Vol.7,No.3,2007,pp.285-286.

③“中国范式”包含“中国特色”、“中国学派”和“中国视角”

等提法。

④这里借用了刘笑敢的概念,但稍微做了一点修改。他提出了顺向格义和反向格义两个概念,笔者加入了交互格义和零向格义。参见刘笑敢:《“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载《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76~90页。

⑤参见黄光国:《儒家关系主义:文化反思与典范重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08年第11期

本文研究的时间阶段是1978~2007年这30年,研究对象是与国际关系理论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以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统计对象是1978~2007年间国际关系研究的五种中文期刊:《世界经

是建立一组能够界定新理论的独特概念体系和核心假定。在该阶段,学者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正向或交互格义,研究成果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并成为地域文化的标识,如英国学派和依附理论。

表2

理论发展阶段及其标志

阶段标志学理理论缺失学理理论借鉴原创型理论出现

济与政治》、《欧洲研究》、《外交评论》、《国际观察》和《现代国际关系》,统计论文总数1124篇。另外也对五大出版社的翻译著作做了统计。除了这些量化的统计分析之外,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理论专著和在其他杂志发表的重要论文也在讨论之列,以便对研究进行类型、。

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进化式的发展阶段;学派的演进以及建立中国理论范式的尝试;经验研究类型的充实与发展

。其中,发展阶段是一条主线,理论流派和研究类型是各个阶段研究内涵考察的重点,格义取向主要用来思考中国范式的演进和发展。

(一)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阶段包含:前理论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和理论创新阶段(见表2)。在前理论阶段没有对理论的自觉意识,最明显的标志是学理理论的缺失。研究主要由个人经验和智慧来推动,可能会出现思想亮点,但却没有自觉意识将其转换成系统化的理论范式。国际关系学科的存在是模糊的,因之也就没有自己独立的学科身份,学理意义上的格义也是不存在的。

理论学习阶段是指学界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开始具有集体意识,把知识导向理论研究提上研究议程,其标志是学理理论的借鉴和应用。理论学习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次级时段。初始期是以评介型研究为主导;深化期则是经验型研究明显增加的时期,不仅在评介过程中融入了借鉴者的视角和思想,也更多地应用所习得理论

、结合国际关系的实际进行验证。整个学习阶段的基本标志是没有出现原创性理论,格义取向以反向格义为主。

理论创新阶段的特征是提出具有明确核心假定的原创型理论,并成为解释和理解现实的有力工具。新理论的提出,或是通过证伪原理论的核心假定,或

  1.前理论阶段(1978~1990年)

在这一阶段,“理论”主要指行动导向理论或是战略思想。知识导向理论基本不存在,评介型研究成果也很少,更谈不上格义问题。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根据上述五本期刊的统计,在1978~1990年间共发表涉及国际关系理论类的文章80篇,年均6篇。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2%,但无论哪个学派在这一阶段年均发文量都只有5篇左右。所以,可以判定这一

—15—

理论创新阶段

本文的基本判断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已经超越前理论阶段,并进入理论学习阶段的深化期,但是仍然没有进入理论创新阶段。图1显示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三个阶段的总体发展走向。

图1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展阶段

(1978~2007年)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时期的理论意识是很弱的。

这一时期的特征表现为:第一,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现实主义比重在后期逐步加大,开始讨论和使用权力政治、势力均衡等概念。第二,中国学者开始提出建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思想。1986年,王建伟等发表了论文《努力创建我国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1987年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上,“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成为一个讨论主题,同年,程毅发表了《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体系的意见》。第三,《而倪世雄、金应忠主编的《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当属最早介绍

③西方理论的著作。这一阶段在1989年和1990年

derWendt)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这些著作

使中国学界开始发现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的不同,也开始意识到理论和理论流派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表3反映了这个显著的特点。表3

五大出版社的国外国际关系理论著作

系列翻译(1978年2007年6月)

2001~共计

200002

5500010

02528111074

73028111086

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共计

分别出版了两部国际关系理论译著:莫顿?卡普兰(MortonA.Kaplan)的《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进程》和汉斯?摩根索(HansJ.Morgenthau)的《国家间政治》,还出版了一本理论教材,即詹姆斯?多尔蒂(JamesE.Dougherty)和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RobertL.Pfaltzgraff,Jr.)的《争论中的国际关系

④理论》。

第二,国际关系学界和学术期刊开始重视引进和应用国外理论研究成果。反映这一阶段的代表性

①参见王建伟、林至敏、赵玉梁:《努力创建我国自己的国际关

2.理论学习阶段初始期(1991~2000年)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政治系开始组织出版一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典著作。同时,国外理论的引进使得反向格义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研究取向。以新引进的国际关系理论解释现实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出现。《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兼评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现实主义、全球主义、民族主义:认识中日关系的不同角度》、《权力转移与国际体系稳定———兼

⑤析“中国威胁论”》等论文表现出这种研究取向。

系理论体系》,载《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参》,1986年第9期,第1~7

页;程毅:《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体系的意见》,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87年第9期,第35页。

②陈乐民:《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简介》,载《国际问题研究》,1981年第2期,第55~65页。

③倪世雄、金应忠主编:《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④[美]莫顿?A.卡普兰著,薄智跃译:《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进程》,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美]汉斯?摩根索著,徐昕等译:《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

(第5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论》

⑤参见颜声毅:《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兼评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载《国际观察》,1994年第5期,第20~22页;冯昭奎:《现实主义、全球主义、民族主义:认识中日关系的不同角度》,载《国际观察》,1997年第6期,第9~11页;李小华:《权力转移与国际体系稳定———兼析“中国威胁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5期,第41~44页。

⑥[美]罗伯特?O.基欧汉、约瑟夫?S.奈著,林茂辉等译:《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美]肯尼思?沃尔兹著,胡少华、王红缨译:《国际政治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美]罗伯特?吉尔平著,武军等译:《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美]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国际关系理论经典著作的翻译有了较大发展。有些影响较大的出版社开始有系统地引进介绍国外理论经典著作。其中包括:罗伯特?基欧汉

(RobertKeohane)和约瑟夫?奈(JosephS.Nye,Jr.)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罗伯特?吉尔平(RobertGilpin)的《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和亚历山大?温特(Alexan2

—16—

 2008年第11期

著作有金应忠和倪世雄合著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

(1992)和王逸舟的研究》《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

①(1998)。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启动的当

理论研究意识和流派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从数量上看,2001~2007年间,五种期刊共发理论研究性论文713篇,年均10119篇,是前理论时期的17倍,是学习阶段初始期的3倍,理论研究范畴也大大拓宽。另外,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派的分野和比重都更加明显。在理论学习初始期,现实主义和自由在深化期,现实主义、,建构

。后现

代国际政治丛书,至今仍然标志着中国学者专著系列的最高水平。学术期刊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991~2000年间,五种国际关系核心期刊共发表涉

及理论类论文331篇,年均3311篇,是前一时期发文的515倍。《欧洲》设立了“国际关系理论”专栏,《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领军杂志,第三,对象(参见图2)。、自由主义、建构主义都开始出现,尤其是自由主义发展迅速。到2000年,美国主要理论流派的代表著作都已经出版了中译本,包括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作《权力与相互依赖》、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国际政治理论》和建构主义的代表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这种借鉴也直接导致了后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三大对应学派的初步形成。

图2美国与非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比重

(按阶段分,1991~2007年

)

,理论多元化状态初露端倪。反向格义更加明显,交互格义的论文也开始出现(比如,叶自成、庞??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流派及其与西方的比较》和江西元的《试析中国外交文化本原与中西

文化综合》等)。学派意识的增强使理论研究在竞争中更加深化。

理论创新兴趣也明显增加。中国学者开始更多地使用中国经验来验证西方理论,并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视角和思想。例如,中国外部行为的变化

④分别被解读为利益考量、制度行为、身份变化。另

外,学界对建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已基本达成共识,2000年之后的讨论转向如何进行理论创建问题。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大互动已经基本形成。这对于中国理论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中国主体意识初步显现,中国经验和中国思想开始成为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①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

3.理论学习阶段深化期(2001~2007年)

在深化期,国外理论专著大量引进。表1显示,2001~2007年是国际关系理论著作翻译大发展时

期,仅五大出版社就翻译出版理论著作74部,是前一时期的7倍。从翻译内容来看,已经不仅仅限于美国主流理论。英国学派、女性主义、世界治理理论、直至最近的复杂系统理论等方面的重要著作也相继翻译出版。

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②参见袁正清:《从安全困境到安全共同体:建构主义的解析》,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第47页;杨广:《架起主流理论与批判理论的桥梁———试析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合成性》,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9期,第35~40页。

③参见叶自成、庞??:《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流派及其与西方的比较》,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2期,第24~29页;江西元:《试析中国外交文化本原与中西文化综合》,载《外交评论》,2007年第2期,第73~79页。

④潘忠歧:《国家利益的主体性与中美安全关系》,载《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1期,第11~16页;苏长和:《中国与国际制度———一项研究议程》,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0期,第5~10页;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期,第10~15页

—17—

 

 

下载地址:98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_图文.Doc

  【】

最新搜索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_图文

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状元导练答案

我国经济区和都市圈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下答案

如何建设一个能产生效益的企业网站?

一场花开的美丽,搁浅一世的相思

反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倡议书两篇

过程控制网络实验指导书

办公室装饰工程报价表

什么叫核增建筑面积

2012第一学期教研计划


  本文关键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3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3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6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