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共中央党校》 2013年
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问题研究
刘刚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浪潮引起国际政治权力的转移,权力的性质及其来源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知识、信息和文化、价值观、声誉等无形资源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不仅催生了软实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国家外交形式的演进并正改变着传统外交的内容,公共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发展一国的软实力,特别是提升国家形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软实力为理解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各国外交政策的转型的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公共外交的理论支撑,而公共外交本身也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战略路径。 本文第一章在承接导论部分公共外交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公共外交的概念界定、应用范畴、公共外交与软实力和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接着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研究与实践开展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存在的乱象问题进行了审慎分析。第二章介绍了公共外交理论至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提出以来的发展流变,尤其是信息时代作为“巧实力武器库中重要战略工具”的西方“新公共外交”理念更加强调双向对话、强调非政府组织及其网络作用的新趋势,得出了对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几点启示和借鉴,即加强公共外交“顶层设计”和部门协调,推动政府主导到多轨外交、公民社会作为力量之源,强调公共外交与公共事务相一致,加强对公共外交的实施效果评估等。第三章在中国外交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超越公共外交,从苦练内功、外交转型、尊重传播规律和提升话语质量等若干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若干政策建议。希冀在对国内“公共外交热”进行冷思考的基础上,推动公共外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探索如何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不断增长的物质实力通过公共外交这一载体和桥梁转变为真正的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从而化解外部世界对中国快速崛起的疑虑和不安,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误读和猜疑,顺利实现在融入世界过程当中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阐述自己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2.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宏斌;;公共外交:国际经验与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1期
2 胡百精;;公共外交的语境、内涵与形态[J];国际公关;2009年02期
3 王红续;;国际战略视野下的中国公共外交[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赵可金;硬外交、软着陆——试论中国外交新思维的形成与影响[J];国际观察;2005年05期
5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6 檀有志;;网络外交:美国公共外交的一件新式武器[J];国际论坛;2010年01期
7 唐小松;吴秀雨;;加拿大新公共外交评析[J];国际论坛;2010年06期
8 唐小松;黄忠;;中国网络外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9 裘援平;;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公共外交[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10 曲星;;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庆国;;崛起中的中国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2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超,张魁中;中国的公众外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4 张承安;;经济社会中城市农民工道德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5 陈选华;关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冲突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杰;绽戾燕;;阿拉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5期
7 刘新;;论软实力与农民教育[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4期
8 刘相平;;大陆对台工作软实力之构成及实施路径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杨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为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永芳;社会转型期图书馆的义务和利益论[J];图书与情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娜;;应对外媒从“电波到比特”战略转型的新媒体策略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迪;;儿童对电视广告中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谢锐勤;李萌子;;需求与回应:转型社会背景下的最高人民法院——从1980-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华锋;;对加强党涉外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6 张春;;权势和平转移与中国的战略选择[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余建军;;身份、规范与利益——理解中国国际制度行为转变的观念途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俞新天;;软力量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9 杨洁勉;;中国对软实力的探索:作为公共产品的国际体系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10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9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宿敏;关于报业的媒介融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小倩;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9 陈欢;中国软实力研究分析:兴起、视角与趋势[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麻雪兰;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信任问题的分析与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俊卿;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重塑──关于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深层思考[J];北方论丛;1995年04期
2 廖宏斌;;公共外交:国际经验与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1期
3 甘藏春;方正辉;胡必亮;;约瑟夫·奈谈“巧实力”[J];对外传播;2009年03期
4 俞正梁;变动中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利益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胡耀亭;历史的昭示──纪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建55周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年11期
6 胡百精;;公共外交的语境、内涵与形态[J];国际公关;2009年02期
7 魏杰,董进;高成本时代与中国经济转型——兼论节约型经济[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8 陈伟恕;;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的总体视野——一种以实践为主的研究纲要[J];国际观察;2009年02期
9 朱兴珊,周大地;如何看待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J];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10期
10 余永定,何帆,李婧;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晓光;周彦;;毛泽东与新中国外交:以1950年代的对日政策为中心[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蒋安全 张金江;[N];人民日报;2009年
2 赵启正;[N];文汇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天凯;;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公关;2011年04期
2 苏淑民;;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J];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3 赵磊;王燕;;从胡锦涛访美看中国公共外交[J];党政论坛;2011年04期
4 方匡;;新公共外交之“新”[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许华;;俄罗斯的软实力外交与国际形象[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6 刘少华;蔡索拉;;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机理分析——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例[J];求索;2011年03期
7 陈昊苏;;加强公共外交 提升国家形象[J];对外传播;2009年12期
8 于军;;开展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思路[J];领导科学;2010年11期
9 ;赵启正院长出席“品牌国家——新时期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新探索”论坛[J];国际新闻界;2011年06期
10 黄星原;;积极探索中国公共外交新思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珍;桑维军;;对外宣传向公共外交的转型——从奥运会到世博[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桂珍;;公共外交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形象[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义桅;;公共外交与中国软权力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万明;;论现今伊朗公共外交的运用与效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于朝晖;;美国公共外交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7 倪建平;;国家形象塑造和中国对非洲政策:和谐文化传播的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8 程斌;崔国文;聂锐新;;体育文化传播与提升国家软实力[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胡道明;;论中国国家形象及其构建——兼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10 万晓红;;奥运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叶慧珏 本报记者 李关云;[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工作委员会委员 孙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N];联合时报;2010年
4 记者徐庆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包松娅;[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记者 周宁;[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徐庆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韩方明;[N];光明日报;2011年
10 南方日报评论员;[N];南方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王珏;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中的国家领导人品牌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曾琳智;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阿雷(Alireza Khoshrou);冷战后中美新公共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中意;国际化视野中的城市公共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6 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8 母耕源;外交沟通理论与实践初探[D];外交学院;2010年
9 王珏;权力与声誉[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世阳;国家形象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刚;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2 杨静;论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笛;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张昭;和谐世界思想视野下的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5 杨明;汉语国际推广的公共外交意义[D];山东大学;2013年
6 金瑾;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7 龙邦;试析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8 迟策驹;中国公共外交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林剑贞;浅析公共外交在突发事件中的运用[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杨慧娟;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