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外交_我国文化外交的机遇、挑战与战略思考
本文关键词:文化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文化外交已成为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和新的外交增长点,,成为我国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软实力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从国际和国内形势来看,我国开展文化外交都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难得机遇,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形势发展相比仍然任重道远。为进一步做好文化外交,应该根据国家总体外交部署制定战略目标和指导原则,对实施举措的理念、内容、方式、主体、对象、体制和借鉴经验都要有所改进。
我国文化外交源远流长,古代历朝政府都比较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中非常重视文化交流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化。目前文化外交已成为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和新的外交增长点,成为我国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软实力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文化、外交等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我国文化外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增进了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及国家软实力,也促进了我国总体外交关系,提高了综合国力。
我国文化外交的难得机遇
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发展道路及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也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世界不同文明在日益开放的形势下,在交流和碰撞中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从国家发展来看,我国在2009年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于文化外交的资源和手段增多。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会,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文化年、文化周和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以及在纽约时代广场刊登宣传片等,都表明文化外交有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国家战略来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强调要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国家在体制上深化改革、在物质上扩大投入,从软硬两方面都对文化外交提供更加有力地支持。
从具体工作看,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开展文化外交的意识普遍提升,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除文化部、外交部以外,其他部门也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民间和地方参与文化外交的积极性及投入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此外,经过多年实践,我国文化外交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打造出了一批国际效应不断扩大的知名品牌,如“海外春节”活动等,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素质、能在国内外开展文化外交的队伍。
我国文化外交依然任重而道远
首先,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与经济实力、政治大国地位和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相比颇不相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弱小,原创能力不强。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欧盟、日本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而我国仅为4%,甚至也不及韩国的5%。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呈现“逆差”状况。
第二,我国文化安全和主权面临威胁。总体来看,国际文化力量对比呈现失衡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均存在较大差距。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带来冲击,美国西方借此推行文化霸权,加强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和“软遏制”,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面临“西化”、分化的挑战。
第三,文化外交存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制约。中华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固有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同时,文化与意识形态难以完全分割。我国坚持共产党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西方眼里,我国文化免不了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他们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疑虑难以消除。
第四,文化外交体制不健全。政府主导比例偏大,企业、社会组织和民间参与不够,产业化运作不足,客观上造成文化外交形式单一、政治色彩较重,对外公信力不足,文化产品也不容易为外国主流社会所认可和接受。政出多门,力量分散,也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工作效率。此外,与迅速发展的形势要求相比,我国文化外交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及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关键词:文化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6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