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
本文关键词: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暨南大学》 2005年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
王韵菁
【摘要】:由于全球公民社会的崛起与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国际组织以及全球公民社会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甚至跨国性的公民社会运动等与主权国家彼此之间的协调与搭配是维持国际秩序、促进体系和平的发展之道,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此一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成功的创造了一个国际平台,让体育这项跨国性的公民社会运动得以发扬光大。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关系中具体的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而呈现出多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其经历的近100年中,它最主要的危机就是长期政治的干扰。但由于奥运合作是国际体坛的重要盛事,国际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它往往有更加直接的影响。而国际组织「超国家」因素增加、权威性增强的状况下,各国为争取参加或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正面因素,尽管国际纷争、恐怖组织运行不断,至少在国际奥委会的权限下,得以维持一定的平衡或约束,同时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宗旨:通过体育活动,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世界和平。21世纪初始阶段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将在全球视野中对我国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产生促进国际关系应有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811.21;D8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际展望》征订启事[J];国际展望;2011年04期
2 陈须隆;;“G时代”改观天下[J];瞭望;2010年17期
3 耿国祥;王英梅;;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4 ;投稿注意事项[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5 徐婷;;国际关系决定性两因素探讨[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6 段婷;;国际软法的概念及作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7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课题组;;埃德加·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国际关系的贡献和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8 刘美武;;和谐世界:国际关系的核心价值[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6期
9 鲍丽燕;;试论网络外交产生的背景[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10 聂文娟;;群体情感与集体身份认同的建构[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伟鹏;勇志军;;试论志愿者服务对于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作用[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2 卢元镇;;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陆雯;;2008年奥运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朱小丽;;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化趋势的社会学透视[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杨茜萍;何云涛;;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女性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张翠苹;张宏伟;;论奥林匹克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栾彬;张梦佳;;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异化及其消解[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王传友;;论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经济的双向驱动关系[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王慧琳;;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看体育传播中的现代西方体育强势及影响[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程志理;刘雪冰;;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人文危机”与消弭途径——论奥林匹克竞赛的竞技伦理建设[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N];中国财经报;2009年
2 白云真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记者 赵达;[N];光明日报;2009年
4 记者 马剑;[N];人民日报;2010年
5 李增刚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魏青松 华东政法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 欧亚科学院院士 吴建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李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孙吉胜 外交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刘朋 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周娜;现代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何霄;阿根廷危机的国际关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吴克明;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内地香港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9 牛静;论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曹鉴燎;制度创新: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新格局中国经济安全的基本选择[D];暨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韵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5年
2 卢文刚;国际关系中的金融安全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卢庆文;环境问题:国际关系中的新焦点[D];暨南大学;2000年
4 夏自钊;话语如何建构“敌人”和“威胁”[D];复旦大学;2010年
5 雷春斌;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民族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6 赵为民;试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D];河南大学;2004年
7 邱晓万;论希拉克总统执政以来的中法关系(1995年5月—2005年5月)[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李双歌;论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9 廖震峡;中俄关系:国际关系动因视角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爱萍;奥林匹克运动功能政治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6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2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