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论周边环境对朝鲜半岛统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0-07 07:33

  本文关键词:国际政治格局“无极化”论说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00年

论周边环境对朝鲜半岛统一的影响

蔡秋英  

【摘要】: 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是七千多万朝鲜人民的最大心愿。 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外部势力强加的,并不是南北朝鲜人民的意愿。 朝鲜战争使朝鲜南北分裂更加深化。 在冷战时代,世界分为以美日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利益根本对立。这种格局反映在朝鲜半岛上 就是朝苏、朝中同盟为一方,韩美军事同盟为另一方的军事政治对立。 这种对立不容许朝鲜半岛实现统一,因为它将给利益结构带来根本变 化,这是周边四大国不能允许的。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进入了和平与发展时代,发展经济,发展科 学技术成为各国的主要利益。中国、俄罗斯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这 就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需要朝鲜半岛实现和平与稳定。按照自主、和 平、中立的原则实现南北朝鲜统一,符合中国、俄罗斯的利益,也不损 害美国和日本的根本利益。因此,,现在自主地和平地实现朝鲜半岛统一 是完全可能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D731.26;D81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日文摘要5-6
  • 前 言6-7
  • 第一章 朝鲜半岛分裂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7-12
  • 1.1 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外部势力强加的7-9
  • 1.2 内战使朝鲜半岛的分裂更加深化9-10
  • 1.3 朝鲜半岛分裂的性质10-12
  • 第二章 冷战体制下的周边环境不容许朝鲜半岛的统一12-16
  • 2.1 冷战体制下的国家利益结构12-13
  • 2.2 美日的朝鲜半岛政策13-14
  • 2.3 苏联的朝鲜半岛政策14-15
  • 2.4 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15-16
  • 第三章 后冷战时期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成为可能16-25
  • 3.1 后冷战时期国家利益结构16
  • 3.2 美国的利益及其朝鲜半岛政策16-18
  • 3.3 日本的利益及其朝鲜半岛政策18-19
  • 3.4 俄罗斯的利益及其朝鲜半岛政策19-21
  • 3.5 中国的利益及其朝鲜半岛政策21-25
  • 第四章 朝鲜半岛统一将是自主、和平、中立的统一25-29
  • 4.1 朝鲜半岛统一将是自主统一25-26
  • 4.2 朝鲜半岛统一将是和平的统一26-27
  • 4.3 朝鲜半岛统一将是中立的统一27-29
  • 结 论29-30
  • 注 释30-31
  • 参考文献31-3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如海;试析美朝达成核协议后的东北亚新态势[J];现代国际关系;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津生;冷战时期东盟的安全战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张学岩;冷战后美国新霸权主义的特点及根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金勋;试论东北亚和平体制的建立[J];东北亚论坛;2000年01期

    4 刘永波;从“吸收统一”到“和解包容”——韩国对朝鲜政策转变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1年01期

    5 王礼茂,郎一环;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6 胡文涛;从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透视中国的新安全观[J];东南亚纵横;2003年07期

    7 佟铁林;冷战后美日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0年03期

    8 赖向阳,潘启亮;近期美国的东南亚战略及对中国的影响刍议[J];东南亚研究;2002年02期

    9 李优坤;别红暄;;马哈蒂尔的外交语言[J];东南亚研究;2006年05期

    10 刘士田,韩立英;国际因素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影响[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蕾蕾;社会身份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卢红飚;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尹枚;区域主义理论与东亚区域主义实践——兼论中国的政策选择[D];暨南大学;2003年

    6 戴世双;韩国政府统一政策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7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陈寒溪;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4年

    9 张超;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及其在东亚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崔美玉;韩半岛和平机制建设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昆;对我国周边国家海洋执法实践的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业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东北亚合作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帅;怀来县耕地资源预警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韩佳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西北边疆安全问题探析[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兰;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政策解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艳;冷战后中国东亚多边外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孙玉华;国际政治格局“无极化”论说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苏日娜;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澳大利亚东亚政策的变化[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王月鲜;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美对台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赵衍龙;东亚安全合作模式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利君;21世纪中国与日、印、俄战略关系走势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张慧研;;浅析嬗变中的中国周边环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3 钟飞腾;;“周边”概念与中国的对外战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植;;当代日韩关系研究方面的开拓性著作——读安成日著《当代日韩关系研究(1945—1965)》[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姜龙范;;从“民族感情冲突论”、“历史认识冲突论”到“国家利益论”——评安成日的《当代日韩关系研究(1945-1965)》[J];东疆学刊;2010年03期

    6 李景治;;战略机遇期和我国的国际战略[J];理论参考;2005年10期

    7 孙琳;;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周边环境[J];消费导刊;2008年06期

    8 王鹏;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外交政策——从十四、十五和十六大报告看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特点[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曹莉;;浅观在朝核问题下美国的对朝策略[J];大众商务;2009年20期

    10 刘阿明;姚晓玫;;朝鲜核问题与中美利益博弈[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芹;;周边大国在交叉承认韩朝问题上的博弈[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2 成大林;;第十五届国际古遗址大会发表《西安宣言》[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3 刘晓平;张素坤;任明忠;张曼雯;肖举强;许振成;黄思静;青宪;冯桂贤;;某电子垃圾焚烧点及周边环境中二噁英类物质的分布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郑世明;江华君;;行业污染源现状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港航监督专业委员会98年度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8年

    5 毛泽民;;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周边环境的调查与思考[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劲松;潘荷芳;巩宏平;孙晓慧;钟光剑;许行义;王静;高亮;;农村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周边环境二恶英类污染物来源及分布规律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蔡永飞;;论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兴宏;;亚洲开发银行成立的核心动力因素分析——一种国家利益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9 汤建国;;耳鸣程度分级标准[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张倩;李志民;;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策略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昌荣;[N];楚雄日报(汉);2006年

    2 记者 王聪;[N];民主协商报;2007年

    3 农文;[N];团结报;2007年

    4 记者 曹运生;[N];运城日报;2006年

    5 胡继业 刘富仁 李斌;[N];朔州日报;2010年

    6 楚才;[N];期货日报;2003年

    7 赵耕;[N];北京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马卫东;[N];陇南日报;2007年

    9 常思哲;[N];沈阳日报;2007年

    10 林梦;[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宇敏;从文化的影响看中美关系[D];外交学院;2011年

    2 刘长青;会计国际化之国家利益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金日;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江涛;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建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5 陶莎莎;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7 李敏;教育国际交流:挑战与应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9 盛海燕;冷战后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秋英;论周边环境对朝鲜半岛统一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0年

    2 覃小婷;高校周边环境公共空间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徐大江;新乡合河桥的价值及其保护规划[D];郑州大学;2011年

    4 崔显星;试论中韩建交对两国国家利益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7年

    5 于世杰;论新时期美国的伊朗战略及其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苑基荣;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建构[D];吉林大学;2005年

    7 高衍玉;论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杜丽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拓展[D];苏州大学;2007年

    9 白伶俐;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英法论争研究(1950-1993)[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良;冲突与合作[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政治格局“无极化”论说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32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