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韩国总统朴槿惠老公_美国思想库发展历程及面临挑战

发布时间:2016-10-10 17:16

  本文关键词:美国思想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一、思想库的概念

  思想库是指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非盈利组织,其目标客户是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大众,思想库力图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舆论。思想库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以是否影响了决策为最终目标。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思想库研究项目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世界上有5465家思想库,其中1777家在美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思想库市场,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思想库发展模式。美国有许多民间思想库,而在美国以外的国家,比如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思想库大多都与政党、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

  按照资金来源和机构归属,美国的思想库主要分为三大类:官方思想库、大学附属性思想库和独立思想库。官方思想库有国会研究中心、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等,它们直接为政府服务,提供信息和政策分析,但是很难产生新的思想。大学附属性思想库承担着培养学生和政策研究的双重任务,主要从事长期性和深度性的研究,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动态研究所、哈佛大学的国际事务中心、霍普金斯大学的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以及耶鲁大学的经济发展中心等,都是很有影响的大学附属型思想库。独立思想库主要专注于紧迫性的政策研究,如布鲁金斯学会、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传统基金会等,它们的研究人员大多在百人以上,年运作资金几千万美金。

  二、美国思想库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美国思想库的最大特点是以独立思想库为主,无论从资金、人员配置还是影响力上,独立思想库都居于核心位置。三种类型的思想库形成一个思想自由竞争、互为补充的思想市场。美国思想库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期,有西方学者将1916年成立的政府研究所,也就是布鲁金斯学会的前身,视为现代思想库的起源。现代意义上的思想库之所以最早诞生在美国,是因为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政治上,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三权分立和联邦制,这种制度结构必然导致权力的分散和决策机制的公开性和开放性以及对思想库的需求。另外,美国政党权力的虚弱和分散也为思想库提供了很大的施加影响力的空间。

  经济上,美国商业繁荣,产生了很多富可敌国的财团。美国的企业家传统和慈善家传统以及美国的宗教文化,为思想库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文化上,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所倡导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对权力的不信任以及所谓“普世主义”等使得美国知识分子和社会公众关注、参与政治。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国思想库也在不断变化。根据其资金来源、研究取向和运行机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时期:政策研究型思想库(20世纪初到二战前)。布鲁金斯学会和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都诞生在这一时期。它们虽然成立的背景不同,但资金都主要来源于基金会、企业和个人,共同的目标都是从事长期性的政策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库都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成分,追求研究的客观、独立、不直接参与政治。它们主要依靠出版书籍、研究报告和个人关系网来影响政策。

  第二时期:政府合同型思想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大批学者参与了由政府确定和组织的研究工作,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有鉴于此,美国政府认识到了知识和政治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在此背景下,战后,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开展研究的思想库异军突起。最具代表性的是兰德公司和城市研究所。政府合同型思想库的共同特点是,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合同,主要研究现实的紧迫问题。这一时期的思想库影响政策的主要模式依旧是主要依靠内部关系网络和传统的书籍、报告。

  第三时期:政策倡导型思想库(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思想库爆炸式发展。因为这一时期正是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转折期。越战、水门事件、日本和欧盟经济的崛起、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美苏争霸等一系列因素促成了思想库的极大繁荣。传统基金会、美国企业研究所、威尔逊研究中心、卡特中心、尼克松中心等思想库都成立于这一时期。政治倡导型思想库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和党派色彩。它们的首要目标是推销政治主张,向政策制定者灌输它们的思想。这一阶段,思想库数量的激增导致了美国思想库市场的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思想库开始争夺有限的注意力和资金,大众传媒成为思想库开始倚重的传播渠道。思想库借助大众传媒的舆论影响力,影响精英舆论和公众舆论。

  第四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思想库持续稳定发展,其影响力日益加大。美国思想库开始拓展全球市场,并且极为注重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很多思想库大都加强了国际交流,设有访问学者项目,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研究和影响网络。像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不但在位于华盛顿的总部设有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在北京也设有办公室,力图通过本土化的研究,影响中国公众和决策者。另外,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在2004年开辟了中文网站,布鲁金斯学会的中文网络目前也在运行之中。

  三、美国思想库的主要功能

  美国思想库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政府提供新的思想。美国思想库一方面帮助政府了解各种复杂的内政外交问题,另一方面为政府提出新的思想和可供选择的具体政策方案。美国思想库不仅关注当前紧迫性的问题,也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但提出新的政策,也对已有的政策提出批评和改进方案。

  第二,教育公众。美国思想库通过举行各种公开的会议为社会公众与专家、政府官员之间构建一个面对面沟通的平台,潜在地培养了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和对社会公共政策的了解。另外,美国思想库通过在媒体上发表见解、文章,解读国内、国际问题和公共政策,客观上承担了舆论领袖引导、影响舆论和帮助美国公众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第三,为下届政府储备人才。“旋转门”机制是美国思想库最具特色的现象,,其产生和运转根植于美国的政治体制。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卸任的官员很多会到思想库从事政策研究;而思想库的研究者很多到政府担任要职,从研究者变为官员。这种学者和官员之间的流通就是美国的“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的“旋转门”使得知识与权力得到了最有效的结合,不但使得美国政治保持了活力和有效性,而且也使得思想库成为为政府培养和储备人才的港湾。从长远来看,这种机制使得美国思想库的影响力直接渗入到美国政治决策的核心,成为决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美国思想库传播渠道

  美国思想库作为生产舆论和思想的工厂,其目标受众是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公众。近20多年来,随着思想库数量的蓬勃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美国思想库逐渐加强传播其研究成果的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和渠道影响舆论和政策。

  具体而言,美国思想库采取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在大多数情况下,三种传播方式同时采用,互为补充和促进。人际传播有助于思想库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决策者,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担负着议程设置和塑造公共舆论的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决策者。

  所谓人际传播方式主要是指美国思想库在传播思想的过程中依靠个人关系网。“旋转门”机制使得人际传播方式得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在现任的200多名研究员中,有1/2的人具有政府工作背景,担任过驻外大使的就有6位之多。现任布鲁金斯学会会长塔尔博特曾担任克林顿政府的副国务卿。原中国中心的主任和资深研究员杰弗里·贝德在加入布鲁金斯学会之前一直服务于美国政府。他曾是美国驻纳米比亚大使,也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杰弗里又重返政府。原外交政策资深学者苏珊·赖斯曾服务于克林顿政府,现在被奥巴马任命为驻联合国大使。在人际传播过程中,美国思想库的学者或领导者们通常采取的方式是打电话、邀请私人午餐或者邀请决策者参加思想库内部的小型会议,或者直接出席国会听证会。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美国思想库可以直接与政府决策者进行沟通,进而影响外交政策。 

  组织传播是美国思想库传播其研究成果的另一个重要方式。他们通常就热点外交政策问题举办大型公开会议,邀请专家进行讨论,或者宣布研究成果。除了一些固定的贵宾级的名人和媒介会专门邀请外,社会各界公众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加会议,额满为止。像这一类大型的公开会议,都可以在各大思想库的网站上看到现场的文字记录和音频或者视频记录。除此之外,思想库还会举办各种中小型的会议,受众仅限于被邀请的特定人士,会议内容不对公众开放。这一类会议的议题一般是非常敏感,容易引起国际争端的政治问题。美国思想库在组织传播中采取的另一个方式,就是举办各种短期的培训项目。布鲁金斯学会有一个专门负责职业培训的部门,通过定期组织各种短期培训项目,帮助来自各个层次的决策者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和世界政治局势和外交政策。

  通过组织传播,美国思想库为社会公众、决策者、专业人士构建了一个意见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接受外交政策教育的基地。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这种传播模式的存在,使得美国思想库被称为没有固定学生的大学。布鲁金斯学会在2007财政年度举行的大型公开会议有200多次。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每年举办700多次会议,美国企业研究所在2005年举办了200多次会议。

  在美国思想库的早期发展阶段,大众传播模式一直是被忽略的。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趋势和思想库之间竞争的加剧,各大思想库都加强了对大众传播模式的重视。目前,美国思想库在其管理结构中,大都设有专门负责信息传播的部门,所有的思想库都有自己专门的网站。美国思想库借助大众传播模式可以设置政治议程,塑造公共舆论,进而影响决策者,并最终影响外交政策。

  五、美国思想库的政党和意识形态偏见

  根植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的思想库,在美国社会中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在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同时,也具有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弊端。

  美国独立思想库的独立只是有限的独立,它不可能脱离其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不同的思想库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总是带有不同的倾向性和偏见,所谓的客观、独立只是一个神话。美国思想库成立初期,创建者们力图使其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只作为客观的政策研究者。但是,随着政策鼓吹型思想库在美国政治决策中地位逐渐上升,美国思想库的政党和意识形态倾向性日益明显。一般可分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倾向,自由主义倡导政府的功能、社会福利和多边主义;保守主义倾向于市场主导、削减政府开支和单边主义。这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的两党政治所体现的两种不同的政治思潮。

  美国思想库的偏见除了来自于自身外,也来自于公众和媒体对不同思想库认识的偏见和倾向性。如传统基金会和美国企业研究所被视为共和党的大本营,而布鲁金斯学会则被视为民主党的大本营。由于这种根植于美国政治传统的偏见,使得美国思想库很难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产生绝对客观、中立的思想。但是,一方面美国思想库都力图保持自己研究成果的独立和高品质,另一方面,美国思想库的多样性使得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得以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偏见所带来的危害。

  六、美国思想库的资金和人事管理机制

  美国规模较大的思想库一般有100人到300人左右,年运作资金为1000万到5000万美元。资金的来源直接决定和影响了美国思想库研究选题设置和研究方向,每家思想库在接受资金捐赠时都力图保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不受资金来源的影响。但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是,金钱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思想的走向。

  为了保持研究的独立性,美国思想库的资金结构非常多元,一般来自基金会、企业、个人、政府。不同的思想库在具体的资金模式上又有所不同,比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因为有数额庞大的捐赠基金,不需要依赖外部资金也能维持正常运作,因而在研究选题上有很大的独立性,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则是完全依靠外部资金保证其运作。在思想库的组织架构中,一般设有董事会、总裁、副总裁、中心主任,他们组成思想库的领导层,董事会是美国思想库的核心和最高权力机构。

  在思想库机构和内部人员设置上,一般分为政策研究和行政管理两大块,政策研究为核心,行政管理服务于政策研究。还是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研究部门分为五大部门:外交政策、经济研究、城市研究、全球经济与发展以及政府研究。每个部门由一位副总裁负责,不同部门下设不同研究中心,由主任负责。研究中心内部是不同级别的研究人员,有资深学者、研究学者、访问学者等,一般资深学者配有一到两名研究助理。

  行政管理则分为资金管理、后勤服务、媒体服务、管理培训、出版社,每个部门各设一名副总裁,直接对总裁负责。其中媒体服务的副总裁负责整个思想库研究产品的推销,一般由具备政府公关或者媒体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

  美国思想库研究人员比较多元,大多数是具有专业背景和博士学位的学者,一部分是前任政府官员,还有一部分是资深媒体从业者。这种多元化的研究人员构成,保证了思想库的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的密切结合,也保证了思想研究与政治实践之间转换的可能性。

  七、美国思想库面临的挑战

  随着思想库数量的剧增,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化和全球化以及美国深陷经济危机,美国思想库面临着争夺资金和注意力的巨大挑战。

  目前,在思想库的资金来源中,固定、长期的资金逐渐减少,资金的不确定性和短期性影响了思想库研究选题的独立性,并进而影响到研究过程和结果。很多时候,为了保证正常的运营,思想库不得不作一定程度的妥协,这也是美国学界对思想库越来越混淆于咨询公司的批评的缘由。

  思想库作为政策研究机构,其产品就是政策建议,其主要目标受众是决策者。目前,思想库的数量居高不下,而目标受众没有增加,客观上形成了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思想的市场,除了不同思想库之间存在激烈竞争外,各种游说集团、利益团体等各种力量也在进行着博弈。传统基金会的会长认为:“思想就如同其他任何产品一样,需要走向市场,需要赢得受众”。基于对信息传播的重要性的认识,各大思想库在思想产品的推销和宣传上不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传统基金会用于信息传播的年度费用高达600万美元。布鲁金斯学会2007年度在推销其研究成果上的花费也达400万美元之多。这一方面有利于思想库影响力的扩大;另一方面,却在某种程度上让思想库走入了一个误区:作为政策研究机构的非盈利组织,思想库毕竟不同于商业机构,其研究成果毕竟不同于普通的产品,过度的商业化必将影响其研究的独立性和研究质量。

  (作者: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研究员)

  


  本文关键词:美国思想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36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