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新加坡组屋政策2016年_园区出台人才组屋新政 看看你符合条件吗

发布时间:2016-10-29 10:49

  本文关键词:组屋政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好消息来了

  9月22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正式发布《苏州工业园区人才组屋配建和销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和《苏州工业园区人才组屋计划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

新加坡组屋政策2016年_园区出台人才组屋新政 看看你符合条件吗

  该政策的出台旨在落实人才强区战略,优化创业生态环境,改善人才居住条件,发挥人才组屋在配合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集聚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科普时间到~

  先来跟着小编了解一下

  什么是人才组屋

  1人才组屋通过新建商品住宅配建筹集

  根据新出台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人才组屋通过新建商品住宅配建筹集,园区将在2016~2018年园区新出让的部分商品住宅用地中,视地块情况按住宅计容面积15%~30%的比例配建人才组屋。

  2明确人才组屋定向销售的基准价格

  人才组屋定向销售的基准价格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文件中明确,同时确定了楼层价格调整系数。园区可根据市场交易价格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人才组屋对外实际销售价格。

  人才组屋预(销)售时其楼层价格调整系数为基准层向下每层递减50元/平方米,基准层向上每层递增50元/平方米,最高层与次高层售价一致。

  在销售过程中,当人才组屋实际销售价格高于土地出让时约定的基准价格时,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应按确定的实际销售价格对外销售,所增加销售金额的80%需补交土地出让金;

  当人才组屋实际销售价格低于基准价格时,人才组屋取得预(销)售许可之日起未满二年的,可按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确定的市场价格向配售对象定向销售。满二年未实现定向销售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可向市场自主销售。

  3人才组屋套型结构应当合理

  人才组屋的房源套型设建筑面积为80-90平方米的二室户和120-130平方米的三室户二种,户型比例为各占50%。每单元户型配置最多不超过四户。

  4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建设人才组屋

  文件还对人才组屋的规划设置、建设方式、装修标准、建设时序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将人才组屋与同期商品房“同时设计、同时竣工、同时验收”。

新加坡组屋政策2016年_园区出台人才组屋新政 看看你符合条件吗

  看完上面的介绍

  是不是觉得

  未来很美好,目标很动人

  想要享受福利吗?

  看看你符合条件嘛↓

  人才组屋的申请条件

  至少在园区工作满2年(以园区社保为准),申请人及其配偶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未持有住房,与所在单位签订有5年及以上(从申请人才组屋年份起)劳动合同,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已婚人才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2.拥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含职业技能等级一级及以上);

  3.获得金鸡湖双百领军人才及以上各级领军人才称号。

新加坡组屋政策2016年_园区出台人才组屋新政 看看你符合条件吗

  申请与分配方式

  对于人才组屋的配售对象,园区创新地采用了积分制方法评审。新政明确,园区将按照“分类管理、注重能力、综合评价、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创新、创业等人才建立差异化的分类积分评价体系,重点突出申请人的综合能力、专业水平和市场价值,统筹考虑学术评价、社会评价和市场评价,实行系统评分与专家组审定相结合。

  申请苏州工业园区人才组屋计划的人员按批次房源集中申报,由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申请材料受理,苏州工业园区人才办根据评审结果,公示后确定入围比例和具备购房资格人员名单,,购房资格仅该批次房源有效。

  申请人才组屋的注意事项

  1、配售对象除与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外不得与其他人共同购买人才组屋;

  2、所购组屋5年内限制上市交易;

  3、每个申请人只能享受一次人才组屋政策

  4、夫妻双方均符合购买资格的,只限申购一套人才组屋。

  据了解,园区开发建设20多年来,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中低收入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在内的住房供应结构,建立了覆盖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家庭结构的新型住房保障模式。

  此次人才组屋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园区已健全和完善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租为主、租售并举”的多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建成保障类型全方位、保障对象全覆盖、规划目标高起点、建设管理高水准的具有园区特色的住房发展体系。


  本文关键词:组屋政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7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57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