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非关系的实践创新及其国际影响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中非关系的实践创新及其国际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08年
冷战后中非关系的实践创新及其国际影响
何文婷
【摘要】: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是一个富饶又深具潜力的地区。中国和非洲虽然相距遥远,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冷战后,中国更加重视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是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冷战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中国更加注意在全世界树立自己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大国地位。非洲各国在冷战后也开始日益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并正在努力使自己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冷战结束后,中国从自身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的实际出发,积极调整自己的全球战略,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政治主张,强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良好关系,特别是注重发展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进一步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实现共同发展。本文主要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冷战后中非关系的实践创新及其国际影响。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中非关系在冷战时期发展的历史沿革,指出了冷战结束前,中非关系经历了50-70年代的开拓期和80年代的转折期,总结了各个时期中非关系发展的特点,为以后分析中非关系在冷战后的深入发展做出了基础性的历史回顾,说明了中非关系在冷战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部分:冷战后,中国和非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加深,无论是非洲国家还是中国都表达了要发展与对方关系的良好愿望,中非双方分别从自身和对方找到了发展双方关系的有利条件,积极推动中非关系在冷战后迈上了新的台阶。本部分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所营造出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非关系发展有着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等角度,分析了冷战后,中国与非洲关系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从而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在冷战后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合理的注解。 第三部分:基于冷战后中非关系发展面临的种种有利条件,本部分主要分析概括了中国政府适时调整了对非政策,提出的一系列新战略、新机制、新政策、新措施,并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并重点分析了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特点和意义,中非合作论坛这种新机制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和意义以及对非新政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指出中非关系在新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实践创新。 虽然中非关系在冷战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在中非关系顺利发展的背后还依然存在着制约中非关系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文章在这一部分还分析了,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冷战后受到非洲内部发展不平衡和不稳定、中非经贸摩擦、台湾问题等内部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分析了中非关系还受到西方国家争夺非洲市场和西方媒体对中国歪曲报道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指出在中非关系顺利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应当看到掣肘中国与非洲关系发展的一系列不利因素。 第四部分:综合分析了冷战结束后,中非关系发展所带来的国际影响,包括推动了国际格局多极化进程、深化了南南合作、推动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能源安全、改善了非洲不利的国际环境以及促进了非洲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指出了,中非关系正沿着良好的轨迹稳定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822.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庆;抓住机遇 积极开拓非洲市场[J];对外经贸实务;2003年02期
2 王莺莺;非洲新形势与中非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3 陆苗耕;;中非友好关系的辉煌历程[J];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4 李淑珍;;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依据和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2期
5 徐晋;非洲:中国对外战略中重要的一环[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杨光;;希望的大陆 友好的伙伴——迈入新世纪的非洲发展和中非关系[J];求是;2006年22期
7 汪勤梅;中非关系巨大发展的20年[J];外交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徐伟忠;携手合作 共迎新世纪──中非关系回顾与展望[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11期
9 李广一;当代中非关系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10 张宏明;面向21世纪的中非政治合作[J];西亚非洲;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邓晓宇;;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9 宋晓荣;;探析邓小平的制度建党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郑文瑜;;从加强师德建设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樊新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分结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杜红娜;中苏论战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消极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仪;;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成效和方向[J];国际贸易;1991年12期
2 ;深化中非关系的有益尝试——记第五次非洲国家政党研讨考察活动[J];当代世界;2002年06期
3 黄文登;邓小平理论与中拉党际关系[J];拉丁美洲研究;1998年06期
4 黄舍骄;;感受中非合作论坛[J];世界知识;2000年21期
5 唐志超;第三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处境及应对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10期
6 张象;非洲百年巨变之我见[J];西亚非洲;2000年01期
7 刘立德;中非友谊源远流长[J];西亚非洲;2000年05期
8 贺文萍;国际格局转换与中非关系[J];西亚非洲;2000年05期
9 张宏明;面向21世纪的中非政治合作[J];西亚非洲;2000年05期
10 曾强,赵金富;开拓非洲市场不能急功近利[J];西亚非洲;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文萍;面向21世纪的中非关系[J];西亚非洲;1999年01期
2 张宏明;面向21世纪的中非政治合作[J];西亚非洲;2000年05期
3 赵儒林;中非关系50年大事记(1949~1999)[J];西亚非洲;2000年05期
4 王莺莺;非洲新形势与中非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5 张永蓬;;中非关系深化又一年[J];瞭望;2007年46期
6 张永蓬;;中非关系质的飞跃[J];瞭望;2010年48期
7 叶凯;;十字路口的选择:崛起过程中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兼论中非关系的发展及其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8 曾爱平;;探讨21世纪中非关系 把握中国非洲学发展机遇——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J];西亚非洲;2008年01期
9 杨廷智;;继往开来话合作 互利共赢谋发展——“中非关系与当代世界”学术研讨会综述[J];西亚非洲;2009年01期
10 吕国增;加深友谊与合作 推动新时期中非关系不断发展[J];求是;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dams Bodomo;;中非关系:向在全球化时代以非洲为主导的投资政策迈进(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张象;;关于发展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非关系的建议[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3 汪勤梅;;中非关系中的一个曲折起伏[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4 周慕红;;中非关系问题研究中文文献索引(1949—1998)[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5 杨廷智;;继往开来话合作 互利共赢谋发展——“中非关系与当代世界”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6 曾爱平;;探讨21世纪中非关系 把握中国非洲学发展机遇——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7 黄泽全;;中非友好合作50年[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8 李保平;;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观点述要[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9 龙向阳;;1966—1969年中国与非洲关系初探[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10 ;《人民日报》的报道[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力;[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学华;[N];科技日报;2009年
3 ;[N];国际商报;2010年
4 记者 钱红 李腾;[N];光明日报;2009年
5 舒运国;[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学华;[N];科技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黄泽全;[N];人民日报;2000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讴;[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宇丹;[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聪;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莫巴克(Mouctar Abakar);身份与利益:冷战后中非关系发展及其对非洲国际地位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3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跃钦;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周明;冷战后印度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封帅;冷战后英国的俄罗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立群;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9 林婕;冷战后北约东扩与美欧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利民;影响冷战后北约继续存续的决定性因素[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文婷;冷战后中非关系的实践创新及其国际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郎新发;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必要性及实践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吕亚军;冷战后菲律宾的安全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相艳;冷战后美国中东政策评析[D];西北大学;2003年
5 王小润;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焦玉石;经济全球化与冷战后国际体系[D];武汉大学;2005年
7 范升龙;冷战后联合国与人道主义干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管恩霞;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9 张静;论冷战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蓝茵茵;解读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复兴[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中非关系的实践创新及其国际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0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