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维护海权_忙着生忙着死
本文关键词:海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上一页 | 回小说目录页| 下一页> | 收藏到书架 | | 书评区 | 领取VIP读者奖章
忙着生忙着死
小说:海权 作者:亦浩 更新时间:2011/10/27 13:02:29
《海权》写到这里,我突然顿住了。
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我读过的一本书《生死场》,那是一位出生在呼兰河畔地主家庭里的萧红女士所著,是一位生活在上世纪初期的年轻作家,有着强烈的叛逆精神的青年作家。
《生死场》是作者萧红与萧军在青岛居住生活期间写就的一本中篇小说。
现在,我已经不记得《生死场》里面的大部分的情节了,但是,有一句话,我依旧记得很清楚,作家借助主人公的嘴说出来的,“现在的人都在忙着生,忙着死。”
读书的时候,年龄尚小读了也就读了,似乎没什么太深的感触,现在写书了,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故事是自己写的,情节是自己设计的,只是依据一些历史的背景,但是,感受是不一样的。
想想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死了以后,一个三岁的孩子当了皇上,大清国的人百姓依旧梳着辫子干着自己的营生,跪拜在这个孩子面前山呼万岁万万岁。
那时,大清国刚刚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无论哪一个条约哪一个条款无一不是割地赔款受尽屈辱的条约,那些为了推翻清朝帝王而抗争而英勇赴死的勇士们,死了也就死了,一双双麻木呆滞的眼睛,漠然的不闻不问,这是一个民族悲哀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十多年以后,一个叫做鲁迅的左翼文人,写了一篇小说《药》,生动的描写了乡人拿着沾着鲜血的馒头做药,据说,可以用来治疗该死的痨病,那鲜血是从革命党人被刽子手砍下头颅的腔子里流出来的。还有那篇《阿Q正传》更是淋漓尽致的写到了那种“儿子打老子”的自我安慰的卑微心理。
中国自古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传统,不管那些卫道士们如何的歌功颂德,但是,人们看到就是这样,能躲一事是一事,这是很多人的观点,不是有句玩笑说,当兵的嘛,“吃饭往前抢,打仗往后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一个国家贫瘠穷困其实并不可怕,而一个国家没有民族意识没有反抗精神真的很没有希望。这一点,我们真的要向我们的敌人日本人学习一二。弹丸之国日本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自古往后,人的生与死是不可改变的,但是,面对别人的生死而漠视,则是一种耻辱和罪恶。尤其是那些本不该死去的人的死去,那些为了主义而被杀戮的死,竟不能唤醒一些人的良知和激情,哪怕是一点疼惜的眼泪,那就更是一种痛,一种根植于民族乃至国家根基里的痛。依旧在忙着自己的生忙着自己的死。
甲午战争120年过去了,辛亥革命100年过去了,这种痛医治好了吗?
秋瑾女士赴死之前说过,“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光明的未来,死了,值了。”其实,中国就是有千万个秋瑾女士这样的先驱,有无数的革命者得赴死,才有了今天。
0
上一章 | 回目录页 | 下一章
忙着生忙着死 的全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关键词:海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7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7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