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技术进步解读

发布时间:2016-11-17 17:24

  本文关键词: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模拟全球变化 细分风险影响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技术进步解读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4日07:20

分享到: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敬涛

  2013年9月27日,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科学基础(决策者摘要)》发布;2014年4月3日,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发布;4月13日,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减缓气候变化》也正式出炉。

  这份报告的问世,距离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AR4)已有6年。报告里运用了哪些前沿科技?得出哪些新成果?我国的气候模式水平如何?是否发挥了作用?

  地球系统模式是未来模式发展重要趋势

  对过去和现在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是科学家、公众以及决策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与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长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息息相关。在这之中,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应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AR5中,有40多个耦合模式参与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其中,我国有4个单位共6个模式参与,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试验数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室主任,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吴统文研究员说,参与AR5的模式绝大多数仍然是大气-海洋耦合的全球环流模式,大多采用大气环流模式、海洋环流模式、陆面过程模式、海冰动力热力学模式相互耦合,因此人们通常称这类模式为气候系统模式。相比于AR4的耦合模式,增加了少数地球系统模式。

  吴统文解释说:“所谓的地球系统模式是在全球环流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全球碳循环和地球生物化学过程,有的还增加了大气化学和气溶胶过程等。”因此,相比于全球环流模式,地球系统模式能够模拟和预估人类活动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在气候系统模式研发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AR5中,国家气候中心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各有两个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和国家海洋局海洋第一研究所也各有一个模式参与了模式比较计划。“这6个气候系统模式都完成了自1850年以来150多年的长气候和气候变化的模拟以及对未来100年至300年不同典型浓度情景的气候变化预估,而且还开展了对季节到年代际尺度气候预测等主要的数值试验,并提供数据下载。”吴统文说,“国家气候中心的BCCC_CSM1.1m模式,是6个模式中唯一一个分辨率达到1.1°的模式,属于参与AR5模式比较试验中耦合模式分辨率相对较高的模式。现在国际上已有160篇学术论文分析了该模式模拟数据,可以说为全球的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科研平台。”

  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发是未来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外,未来的地球系统模式还应该包含双向的大气化学耦合过程。此外,高分辨率物理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发则是未来气候模式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

  “可以看出,从AR4到AR5,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气候模式模拟历史气候的能力在多个方面得到改进,比如模式对大陆尺度及全球尺度地面气温的模拟可信度很高,对近50年全球尺度地面温度增加趋势的模拟可信度非常高;模式正确地模拟了在全球增暖条件下,在湿润地区降水增加而在干旱地区降水减少的现象。”吴统文告诉记者,“但很明显的是,区域尺度的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明显要低于全球尺度的模拟。尽管如此,区域尺度地面气温的模拟较AR4仍有一些改进。”

  细分风险,提出气候风险管理具体方法

  AR5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基于大量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以气候风险管理为切入点,系统评估气候变化对全球和区域水资源、生态系统、粮食生产和人类安全等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分析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和风险,进而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强调通过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推动建立具有恢复力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性。

  在AR4中,得出的结论是某些地区、某些领域的水资源、农业等的变化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AR4并没有讨论人类系统受到气候变化怎样的影响。在AR5中,得出的结论是全球不同地区、不同领域(自然系统、生物系统、人类系统)普遍地、广泛地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即未来粮食产量持续降低、海洋物种继续往北迁移、河流改变特性、冰川融水不断增加、已有的暴力冲突加剧等。”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主要作者、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姜彤说。

  “AR5总结出了八大关键风险,即全球未来将会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的关键风险。这是AR5第二工作组明确给出的定量化风险影响,对于政府直观认识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国际气候谈判等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姜彤指出。

  除了结论的更新外,AR5第二工作组报告的内容涉及面也更加广泛。AR4的第二工作组报告只有20章,内容只涉及到自然系统变化,并且不包括生态系统、海洋系统和人类系统的变化的检测和归因。AR5则包括了20章影响领域和适应的研究,并加上了10章区域研究内容,涉及范围包括自然系统及人类活动等的变化。例如,单独用4章的内容来详细探讨适应问题,专门用1章讨论海洋系统问题。“因为海洋系统非常重要,比如海洋酸化将对海洋生物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姜彤解释道。

  同时,AR5增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来分析人类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比如增加了‘贫困’‘城市’‘农村’‘人类安全’等部分,‘人类健康’部分也被单独列出,进行了详细说明。”姜彤说,“AR4中的适应问题被分散在每个领域的讨论中,AR5则单独列出4章专门详谈适应问题,涉及的内容也更加广泛,不仅在农业、水资源等领域里谈适应,同时,单独讨论适应的局限、规划、经济学等。”

  与AR4相比,AR5增加了4章内容专门探讨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首先,要针对风险进行审视、判断,识别风险,认识风险的脆弱性,寻找风险产生的原因;其次,要分析、评估风险,权衡风险与决策之间的关系;再次,实施适当的决策、战略方法,学习改进,并继续重复上述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适应气候变化。”姜彤说,“IPCC评估报告从不给出谁做得对,谁做得错,而是告诉决策者不采取行动后果是什么,该如何做决策,用什么方法。”此次第二工作组报告以灾害的风险管理为切入点,提出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的原则和局限、方法,包括增量适应、转型适应等近百条具体的适应措施、方法,并建议全球尽早实施具体行动。

  气候到底有没有变暖?最近15年气候变暖是否停滞,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变化对人类到底有没有影响?该如何减缓、适应气候变化?这些都是全球公众对于“气候变化”这一热门话题最为关心的问题,,在AR4中都没有回答,而AR5给出了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因为科学水平发展的局限,每个答案的程度不一,也许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姜彤说,“全球的科学家也正在为让公众更加满意而努力。”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4年6月3日三版 责任编辑:张林)

分享到: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技术进步解读

    英仙座流星雨的梦幻瞬间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技术进步解读

    “趵突腾空”“水涌若轮”胜景再现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技术进步解读

    喀尔里克冰川之景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技术进步解读

    映日荷花别样红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技术进步解读

    雨后荷花娇艳欲滴

  •   本文关键词: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79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