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对于中国主体性重塑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4-15 11:33
摘要: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大的作为,对国际事务产生更强的影响力,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针对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现实,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这对于我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具有十分深远的启示意义:一方面,我国应当在主体性建设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复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应有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占有国际公共资源,谋求自身经济利益和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中国应当以此为出发点,用主体性决定利益的理论,正确地处理外交关系,谋求中国利益在国际舞台上的实现。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主体性重塑,启示,中国国际关系论文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主体性重塑,启示,中国国际关系论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演变,国际政治也相应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哪个国家能够率先发现并抓住发展机遇并不断增强对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其就能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起到主导作用,并最终成为世界政治的主宰。[1]
作为当今世界上综合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从未放弃过对这一核心价值的追求。但是在当前世界格局逐渐走向多极化的现实下,美国国家实力不断下降,中国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格局使得美国曾经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自己的价值体现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游刃有余。在当前世界政治格局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中国必须勇于承担起世界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在世界范围内维护国际公共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相应的突破,塑造体现自己的国家价值,并与国际关系相结合,寻求政治力量的凸显。可以说,当前的国际关系中,中国的国家主体性被逐渐地重视起来,中国应当重塑自己的国家主体性价值,改变原有的外交战略,从而寻求自身战略利益的实现。
一、国家主体性的含义和变更过程
1.国家主体性的含义
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大的作为,对国际事务产生更强的影响力,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作为国家实力的一个软性体现,国家主体性是国家所拥有的一种特殊品质和属性,它也是国家之间进行互动的首要要素,对于国家能在国际舞台产生何种影响力具有重大的价值。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体现自己国家的主体性,那么这个国家就能够在国际交往中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进而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2]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国家主体性能否得到发挥,与国家本身的实力以及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对权力资源的占有率具有密切的关系。[3]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占有相当程度的资源,并且国家本身的实力也提升到一定程度,那么国家就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享有较高的身份,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而充分地展现出国家的主体性。
2.近现代世界主体性角色的变更过程
自从外交从国际政治当中产生以来,世界的主体性角色就一直处在不断变换的状态当中,世界的格局也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呈现出非常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在十五世纪前后,世界上同时存在多个文明中心,这些文明中心大都处在发达程度较为接近的发展阶段。但是当进入到十六世纪之后,欧洲的文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其贸易和技术进步较快,这时欧洲自身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对整个世界的格局造成了重大影响,使得东、西方力量对比开始倾斜,这一时期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也是西方内部变革的一种真实写照。在这种背景下,西方成为世界主体新角色。非西方国家则由于主权被剥夺,主体性遭到严重边缘化,自身利益受到严重地损害。
在当代,随着民主国家的普遍建立,在国际格局中,世界各国在独立主权基础之上的外交关系得以充分发展,每个国家理应在国际公共关系框架条约内享有充分的独立主权,从而发挥出国家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充当应有的身份和角色。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由于国家之间的实力不均衡,那些拥有绝对实力优势的大国得以极大地扩张自己的主体性,同时也抑制其他国家主体性的表达。因此,当代国际格局成为部分大国主体性表达的单向结果。
3.改变国家主体性的必要性
由于当前世界格局表现为某些霸权国家主体性的过分表达以及践踏别国主体性的正常表达,因此在部分国家及地区造成了强权政治的情况。因此,那些受制于霸权国家压迫下的国家,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国家的价值和实力,才能够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不受侵犯,从而完整地表达本国的主体性。这在当前国际格局中,也是关于主体性争取和发挥的重要策略,在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相互交流的核心关切也就是国家主体性的表达,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改变国家主体性,确定国家身份特质,排列国家在国际中的位置关系显得十分必要,确定相互的空间结构和关键,这样才能够在充分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基础上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二“、中国梦”背景下中国外交主体性重塑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以来,“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愈发明显,美国等超级大国的实力相对下降,而中国等新兴大国则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这也是人类历史变革的一个重大转折期,一部分国家的实力下降就必然意味着另一部分国家的崛起,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之下,中国通过六十多载的努力,国家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具备了相应的经济基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对国家主体性的追求,也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外交战略。
1.谋求对公共资源的占有率
在当前“中国梦”背景下,如果中国能够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充分表达出自身的主体性,那么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拥有国际公共资源,所谓国家的主体性,也就是国家彰显自我,实现自我的公共基础,这也是国家之间权力关系的构成基础,[4]在历史上,中国曾经经历了主体性极大彰显直到主体性几近消失的过程。
在历史上,中国曾经塑造了无比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体系,极大地体现了国家主体性,谋求了极大的国家价值。但是在近现代,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西方的国家实力急剧上升,中国不能够自主地处理国内事务,在国际对外事务上也无法具有独立性,也没有话语权。在西方殖民统治瓦解之后,虽然中国的国家主体性在国际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张扬,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的过于强势,使得我国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国际规则制定,国际条例实施等方面,基本上都是由西方霸权主义国家把持和领导,中国在此并没有任何的利益可言,也无法彰显自己的主体性。
在当前,中国国家实力稳步上升,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主体性也逐渐实现,因此,国家主席习近平适时提出了“中国梦”的价值诉求。在当前,我国应在主体性建设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复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应有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占有国际公共资源,谋求自身经济利益和价值的实现。
2.构建中国应有的国际地位
国际事务中的国家关系始终是建立在国家独立主权之上的,是国家之间彼此进行空间互动和权力互动的结果。[5]
因此,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属性确定应当是主体性之间的重塑和交流,只有建立了真正独立主权意义上的外交关系,才能够塑造国家之间的平等互联系统。习主席提出了“中国梦”,中国的外交战略也进入到了主体性重塑的实质性阶段,外交战略也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其重点也应当转移到国家主体性的国际重塑上。在新时期,美国的国家实力相对下降,中国等新兴国家实力崛起,这给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国家主体性提供了极大的可能。中国主体性的重塑,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其他竞争者的弱点也是中国主体性发挥的有利条件,只有建立了国家主体性,才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确定好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外交关系。中国应当以此为出发点,用主体性决定利益的理论,正确地处理外交关系,谋求中国利益在国际舞台上的实现。
三“、中国梦”背景下中国主体性重塑的策略
新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美国的相对实力在不断下降,美国在国际事务上表现出的频频出击的企图,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美国对世界局势不是很有把握,这也同时说明了美国和中国的相对地位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最终导致中美冲突还是走向共同和平进程发展,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
1.重塑大国使命的自信
在当前,美国的国际外交战略重点已经转移到亚太地区,这对于我国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伟大构想,也将在这期间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6]重塑国家主体性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内容。通过主体性的重塑可以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资源,在国际关系体系和跨国领域主体性的充分获得和实现将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压倒性优势,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由于美国当前相对实力在不断下降,中国要想谋求国家主体性的重塑,首先要打造自身对大国使命的自信。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了国家所承担责任的大小,中国要想实现自身的主体性价值体现,就必须负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这样国家的主体性价值才能够顺理成章地凸显,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充分的施展。国家主体性的发挥是以稳定的权力关系为基本单位的,因此,要想重塑国家的主体性地位,不但是国内政治经济变迁的自然反应,也是国际环境呼吁的必然结果,如果中国能够在国际关系上重塑中国的主体性地位,塑造自己大国使命的自信,就能够在国际各项事务中用最低的成本充分实现自己的权利政治。
2.重塑国家的地区主体性
实现主体性的追求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抽象的权力和实现利益的诉求,而是要围绕着一定的战略区域和目标进行的。就目前而言,我国应当重塑国家在地区性的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获得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国际地位。在亚太地区,中国自身利益的获得与周边国家的利益获得是同步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主体性所能够产生的价值和意义、出发点和落脚点必然都是置于国际关系层面上的。我们应当重塑国家在地区上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成为地区事务的主要决定力量。
当前,美国的外交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亚太地区来,美国在最大限度地谋求改善与部分亚太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与美国之前的外交战略截然相反,这也给我国的外交战略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尽管美国与亚太国家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为了寻求自身利益价值而见机行事的,并没有一贯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但是美国却一直在根据亚太的局势变化进行着权力关系的转移,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当前的新世纪,美国的外交战略都是紧盯亚太关系格局,用各种外交手段改善与亚太之间的国家关系,这种外交战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战略需要而制定的,它的价值体现了美国国家外交战略上的机动性,这种不连贯的外交战略还说明了美国能够充分认识国际局势,抓住其自身利益实现的主旋律,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确立自己的国际权力资源。因此,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上升,我国完全有必要改变以往那种冲击回应似的被动战略关系,转向主动出击型的外交战略政策。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谋求亚太地区国家主体性地位的重塑,这样才能够在国际纷乱的变换局势中抓住主旋律,成为主角,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赢得更多的国际公共权力资源。
3.持续完善外交目标和行动框架
“中国梦”的外交体现应当是寻求合作,在伙伴盟友关系的基础上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7]因此,在这样的“中国梦”背景下,我们应当争取更多的朋友,减少自身的对手。
同时要持续完善外交的战略目标,转变以往那种偏重于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总体战略,转而通过制定更加实用的外交目标来完善自身的外交战略。在当前,中国的外交应当在国际公共制度和机制的制定上发挥出更大的主体性和主导性。由于中国自身实力的崛起,中国应当力求打破以往的世界政治经济现状,最大限度地避免自身的利益被他国操纵,保护自己相对弱势的领域,用最低的代价在多边体系中寻求支撑,用自身的能力和惯性增强与国际地位相符合的权利。
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并且创造出符合有利自身利益的国际秩序,我们除了一如既往地加强自身硬件实力的建设之外在战略行动中也要持续地完善外交目标和行动框架,并且对其他国家产生相应的影响。[8]
这种影响不仅仅指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效仿和跟随,更加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寻求到权力资源的折射,这样才能够塑造出完整的中国国际事务主体性地位。如果我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塑造出完整的国家主体性,那么我国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国际权力和利益,并且获得持续的稳定性,政策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战略决策动机也会具有更多更稳定的连续性,这样又反过来为国家主体性地位的巩固创造了条件。
总之,由于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应当在保持整体战略策略完整性的基础上,在大是大非上保持灵活性,这样才能够增加国家外交战略政策的机动性、实效性。在当前“中国梦”提出的伟大构想下,我国应当以此为启示,谋求自身主体性在国际事务上的极大体现,构建出充分发挥和施展国家主体性的有利条件,竭力完善大国应有的地位、风范和品质,这样才能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编号:19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