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海权论之中心思想 !
本文关键词:马汉海权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拿破仑几次企图渡过海峡征英皆告失败後,于一七九八年征埃时,其海军在尼罗河口海战时遭英国纳尔逊将军所率领的舰队重创,地中海制海权尽失,本国与埃及远征军的交通线被切断而告失败。一八0一年,拿破仑为了削弱英国的商业,号召各国『武装中立』,俄国、丹麦、瑞典及普鲁士皆参加,一致反对在波罗的海行使交战国权利。英国必须仰赖波罗的海各国输入橡木、绳索和帆布,所以无法容忍上述诸国参加武装中立,乃派遣波罗的海舰队,以武力来打破拿破仑的武装中立政策。在哥本哈根海战中击败丹麦海军舰队取得进出波罗的海的自由後并进入芬兰湾,打破武装中立的政策。( 参阅『中外战争全史』第九册第二十二 篇第四章 )。一八0五年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英国舰队击败法西联合舰队,建立英国海军的无敌霸权。(英国指挥官纳尔逊将军在此役中殉职) 注:请参阅『中外战争全史』第九册第二十二篇第四章。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二)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
(三)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
1、马汉认为海军的目的在于会战,而最终的目的则为取得制海权以控制海洋,因此舰队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强力的攻击火力,拥有优势的海军,才能控制海洋。
2、拥有广大又富饶的海外殖民地及优良海港,有利于舰队补给、维修,对延伸海军战斗能力有很大助益。马氏认为海权必须能确保自己的交通线安全,并同时能切断敌人的交通线。交通线愈长,则海权所能赐予的利益也就愈大。而交通线的建立,就依赖线上的各个海外基地(殖民地)与海港了。英国在十八世纪在地中海南岸拥有众多海外基地,因此方能封锁法国海岸,拥有地中海制海权;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其目的即欲切断英国经地中海到印度之交通线。
(四)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海与波罗的海的航道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大西洋与 地中海的交通;苏彝士运河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这些战略要地,就可 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
我国要调整海军在各兵种的比例,应排在首位,无论是兵力还是资金投入,都应排首位!!
(一)美国:一九0一年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後,极受马汉海权思想之影响,致力发展海权。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二)英国: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护理由。
(三)法国: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四)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Von Tripitz)^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受经费影响而减低其战力。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本文关键词:马汉海权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0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