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感到权力的可怕_个人权力感对进谏行为的影响机制_权力认知的视角_段锦云

发布时间:2016-12-05 16:21

  本文关键词:个人权力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心理学报 2013, Vol. 45, No.2, 217 230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3.00217

个人权力感对进谏行为的影响机制:权力认知的视角*

段锦云 黄彩云

(苏州大学心理学系;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苏州 215123)

摘 要 基于权力的情境聚焦理论, 研究从权力认知的视角探讨了在中国背景下, 政府组织中员工个人权力感知与他/她对上级的进谏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苏南等地区政府组织的306名机关工作人员及其直接上级配对成组取样, 采用层级回归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 员工的个人权力感个人权力感知知与其进谏行为之间成正相关, 并且这种关系是以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可得性为中介起作用的。

与中介变量之间的关系又受到员工的权力距离倾向的正向调节影响, 即权力距离倾向越大, 这种正向关系越强。文章还讨论了所得结果的意义及未来研究。

关键词 个人权力感; 进谏行为; 认知灵活性; 心理可得性; 权力距离倾向 分类号 B849:C93

1 引言

在全球化和管理精细化的时代背景下, 组织为了能够更好发展和更具竞争力, 势必需从多方获得好或新的信息或建议, 这当中除了来自领导层的智慧之外, 员工进谏也是重要的、且未充分挖掘的方式(Mesmer-Magnus & DeChurch, 2009)。如下组织现象并不鲜见:开会时下属对领导决定的方案往往沉默不语……团队成员不会将存在的问题告诉上级, 而是选择忽视(Pronovost & Freischlag, 2010), 原因可能源于对上级的敬畏顺从, 或是感觉自己地位不高或影响力不够。员工不进谏或进谏没有受到领导关注, 其后果可能是有用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或是潜在危险未得到及时发现从而使得组织失去创新机会, 严重的还会陷入危机, 同时员工积极性也受到挫败。对进谏重要性的认识并非只在现代, 孔子早就提出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 魏征对李世民的进谏更是流传至今的美谈。

进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对其的研究顺应了团队建设、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等管理新理念的要求, 同时也顺应了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主题(段锦云, 王重鸣, 钟建安, 2007)及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发展进程。关于进谏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到了理收稿日期: 2012-05-09

论界广泛关注, 进谏的有效性(efficacy)和安全性(safety)被认为是决定员工“谏”与“不谏”的关键原因之一(Morrison, Wheeler-Smith, & Kamdar, 2011), 即进谏行为的发生是否会对上级或组织产生影响, 以及随之会否带来对自身的潜在威胁。在组织情境中, 权力地位的区分会带给个体不一样的体验, 如高权力者比低权力者拥有更多的自由, 可以进行更灵活的选择性认知加工(Guinote, 2007), 权力感会带来更高的痛觉阈限(Bohns & Wiltermuth, 2011), 同时高权力者比低权力者会更多地参与到团队决策过程中(Islam & Zyphur, 2005)。作为一种主动性的参与行为, 员工进谏行为也有可能受到其个人权力感知的影响。

目前对于进谏行为的研究多是从公司背景入手, 且主要集中于西方国家。Farh, Zhong和Organ (2004)证实建言行为是组织公民行为在中国背景中的独立维度之一。中国是一个儒家传统的国家, 它深受中庸思维的影响, 且中国背景下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是强调“人情”和“面子”的情感性关系(梁建, 王重鸣, 2001)。所以, 西方学者得出的结论不一定能直接嵌入到中国背景中。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和群体是中国国情和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对于西方的公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02056)、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09YJCZH087)资助。 通讯作者: 段锦云, E-mail: mgjyduan@


  本文关键词:个人权力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05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