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俄罗斯智库评价“一带一路”战略

发布时间:2015-05-29 20:30

    2013年9—10月间,中国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俄罗斯是这一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俄智库学者亦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研究热情,他们纷纷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就其实施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俄罗斯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俄罗斯智库,评价,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外交论文
 
    肯定“一带一路”
    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欧洲及世界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季莫费·博尔达切夫指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重建古老贸易通道的设想,其中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这些尚处在萌芽状态的项目旨在建立连接欧亚非三块大陆的纽带,构建东起西太平洋沿岸、西到波罗的海的广阔贸易网络,为融资和货币一体化创造条件。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伊戈尔·杰尼索夫表示,与将耗时多年、可替代巴拿马运河的尼加拉瓜运河项目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有着明确完成时间、行动清单和具体数据指标的经济项目,而是中国扮演全球治理新角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国际版”,是中国在由大国向强国转型时期采取的重大外交策略。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外交学院副院长亚历山大·卢金称,俄罗斯对“新丝绸之路”概念表示欢迎,不过俄方更倾向于使用“欧亚一体化”的说法,并希望在互利共赢基础上,通过平等合作和政治经济往来,保存自己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瓦西里·米赫耶夫认为,为了给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市场投资创造良好环境,中国会不断地加强“外交投资”,这将为俄罗斯带来机遇。但目前中国还未公布具体行动计划,这不免引起俄罗斯的担忧,毕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俄罗斯的世界影响力。在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背景下,要想在以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目标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获益,俄罗斯必须学会适应新角色。
    现实意义
    在俄罗斯智库专家看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经济发展需要。从外部环境看,1998年金融危机后的十几年里,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使生产线逐渐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产业价值链布局发生变化,建设新基础设施和物流中心的需求开始涌现。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就国内情况而言,依靠内需拉动,中国将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这虽然能满足就业需求,但要想在发展上有所突破还远远不够。因此,中国亟须促进资本出口,以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制造业增速下降带来的缺口。此外,近十年来,中国同欧盟贸易往来频繁,且货物运输以海运为主,但海运各种潜在风险的增加以及运输成本不断上涨促使中国开始转向发展洲际陆路运输。
    外交战略调整。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外交始终坚持不结盟、不扛旗的原则,避免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在众多问题上和广泛的地缘政治空间中维护自身利益。而现在,外交重心已由邓小平当年提出的“韬光养晦”向“多做实事”过渡。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外交定义为“大国外交”,并把周边外交作为新外交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中国开始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缓慢感到失望,并意识到要应对美国对自己的抑制战略,就要同更多国家建立友好伙伴关系,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而要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相抗衡,则首先要向西拓展,巩固和加强自己在“新丝绸之路”沿线的影响力。
    安全问题。鉴于国内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有所抬头,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合作,消除对自身而言的不稳定因素和恐怖主义的生存土壤。此外,美国继续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对中国的海上运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一带一路”可以将各种物流、能源和文化人文项目融合在一起,从而在欧亚空间内为中国铺设一条“友好国家带”。也就是说,就运输安全而言,一旦由于突发事件造成马六甲海峡封锁,中国也可高枕无忧。
    需解决的问题
    综合俄罗斯各智库专家观点,“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需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主要港口、公路和铁路间的联通性较弱,一些地区的地貌特征(山地地形、热带丛林等)限制了地面基础设施的发展。
    其次,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界限划分不明朗、区域认同度低等因素影响了一体化进程。目前已有的大部分机制(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六方会谈、上合组织等)都是自下而上的次区域合作尝试,全区域性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如果亚洲各国缺乏对一体化模式的共识,再好的建议也无法付诸实施。
    再次,中国与日本、印度之间的摩擦不断,竞争升级,使得区域一体化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从目前情况看,日本和印度将继续保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日本与中国无论在亚洲还是世界舞台上都将是竞争对手,而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印一方面保持在投资、贸易等方面的往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相互信任,印度将继续同日本、越南、尼泊尔保持密切联系,而中国也在加强同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另外,中国是否有能力领导新型东亚甚至整个亚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否有能力引领亚洲区域创新?今日东亚之经济不禁让人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亚洲以日本为中心的垂直经济一体化模式——“雁阵模式”。目前,中国以其经济实力可能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领导者,其国内也正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如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和高附加值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电信领域的华为和中兴,重型机械制造业的三一集团和徐工集团),国防工业亦得到长足发展,尤其在喷气式战斗机、深海勘探和航天技术等方面,一些技术突破还逐步扩大到民用领域。但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后,中国的主要任务是摆脱依靠高积累率保持经济增长的模式,推进以改善人力资本、鼓励创新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为基础的包容性发展。目前看,中国领导“新雁阵模式”的技术基础尚未形成,以创新带动区域一体化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俄罗斯的影响
    俄智库专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对俄罗斯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各国间经济往来的逐渐加深,目前连接中国和欧亚大陆西部的交通网络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有两种选择,要么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积极地投入到战略实施过程中,要么袖手旁观,继续自己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干线现代化改造工程。但很显然,选择前者会突出俄罗斯作为重要物资运输过境国的地缘经济地位,加快俄罗斯相关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和现代化进程。据专家推算,目前货物由中国运往欧洲,通过南部海运需要45天左右的时间,经由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要18—20天,使用连云港到汉堡国际铁路运输也要11—13天,如果修建一条由中国经中亚至俄罗斯的运输走廊,则将会节省更多的时间和运费。这样还可减少欧亚经济联盟同中国的摩擦,增加中国出口货物数量,弥补提高关税带来的损失。
    一言以蔽之,加入“一带一路”战略对俄罗斯来说利大于弊,将来在中国“西进”的过程中,俄罗斯也将效仿中国,通过帮助中亚各国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同他们的交往与合作。


本文编号:20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0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