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初期英国政府北欧防务政策探讨
发布时间:2017-03-30 21:19
本文关键词:二战后初期英国政府北欧防务政策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战后英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北欧地区一直不是关注的重点,国外相关研究有限,国内甚至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但是事实上,北欧在战后英国对外关系中并非无足轻重,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战略上它都占据重要地位。经济上,北欧是英国的传统利益区域,它长期是英国商品出口和金融投资的重要市场,同时也是英国原料和农林产品的重要进口来源。二战后英国经济恢复与重建的严峻任务使得北欧地区作为农林产品供应者和商品武器出口市场的重要性都更加凸显。战略上,二战彻底改变了北欧长期置于国际政治边缘的局面,德国对北欧国家的控制让英国认识到这一地区对其海上交通的重要性,而战后东西方分裂的局面更让处于分界线上的北欧地区成为东西方必争之地。在可能的东西方冲突面前,西方和苏联任何一方获得北欧都将获得更纵深的预警和防御体系,更前沿的海空军事基地和更短的进攻航线,这将是对自身战略优势的巨大提升,因此无论英、苏都希望尽可能将北欧纳入自己的防务范围并警惕对方势力在北欧的扩张。为了在北欧促成有利于西方的防御局面,英国作了大量努力。在客观看待北欧各国不同的安全形势的基础上,英国因地制宜地确立了不同的防务政策,其大致可分为对芬政策和对挪威、瑞典、丹麦、冰岛四国政策两大类。就芬兰而言,英国的对芬政策是建立在对苏联特殊利益的承认之上的,原因在于无论是基于历史还是战略考虑,战后芬兰都将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芬兰与苏联拥有漫长的边境线,且其边境距苏联重要城市列宁格勒只有很短的距离,此外,芬兰还影响着苏联北冰洋、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安全,特殊的地缘位置使历史上芬兰长期成为西方国家进攻苏联的跳板,而二战期间芬兰更是与德国同时进行了对苏作战,这样的经历使苏联在战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允许芬兰继续对其采取敌对政策,因此通过停战协定和对芬和约,苏联牢牢掌握了对芬兰事务的控制权。英国的对芬政策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确立的。在拟定对芬停战协定和参与盟国对芬兰管制的过程中,英国承认芬兰的中立和苏联对芬兰事务的实际主导权,并极力避免与苏联发生政策分歧。然而,随着战后东西方分裂的加剧,英国的对芬政策联在军事上对芬兰的主导外,英国竭力加强芬兰同西方世界的其它联系,鼓励芬兰维持其独立和民主制度,防止芬兰完全落入苏联轨道。事实证明,战后英国的对芬政策是成功的,芬兰在东西方分裂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依然得以保持中立、避免了沦为卫星国的命运。当然,这种局面的形成不能仅归因于英国的成功政策,苏联的克制和芬兰政府的理智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同于芬兰,挪威、丹麦、瑞典、冰岛四国无论是从历史传统还是政治、文化而言都无疑属于西方国家,因此在战后东西方冲突加剧的情况下,英国对四国的防务政策目标就是尽力将四国纳入西方阵营。然而,在制定战后对北欧防务政策的过程中,英国必须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北欧在防务上的极度虚弱,二是北欧的中立传统。为解决第一个问题,英国作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英国支持建立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希冀北欧通过内部合作的方式实现自身防御能力的提升;二是积极将四国纳入其战后西方防务合作的构想之中。战后英国提出的第一个包含北欧的西方防务合作计划是西方联盟,然而还未等这个联盟扩展到原本计划的范围,东西方越发紧张的局势就让英国意识到竭力促成美国对欧防务承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此英国进一步提出了涵盖大西洋两岸的新的西方防务联盟计划——大西洋联盟,即北约。对于这样一个防务联盟,北欧四国的态度不尽相同,挪威加入的意愿最为强烈,丹麦次之,冰岛持观望态度,而瑞典则希望坚持其中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为促成北欧作为一个整体加入大西洋联盟,英国竭力试图设计出一个折衷方案。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努力既未能赢得瑞典的认可,也没能得到美国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得不放弃瑞典,转而将推动北约成立作为其首要任务。最终,挪威、丹麦、冰岛加入北约,而瑞典继续保持其中立国身份。显然,这个结果更接近于美国意志的体现,但英国在北欧防务局势形成中的作用并不因此而黯淡,它是战后北欧整体防务的设计者,且在推行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尽管面临美国意志的压力,它依旧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政策独立,英国坚持反对对北欧的压力政策就是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二战后初期 英国 防务政策 北欧 芬兰 瑞典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56.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4
- 1. 选题意义9-11
- 2. 文献综述11-12
- 3. 资料与方法12
- 4. 论文结构和观点12-14
- 第一章 国际大背景及战后英国政策概述14-20
- 1. 从合作到分裂:冷战在欧洲的形成14-16
- 2. 战后英国总体对欧政策16-18
- 3. 北欧在战后英国对欧政策中的地位18-20
- 第二章 现实主义的对芬兰政策20-28
- 1. 战争后期:不干涉苏联的对芬政策20-23
- 2. 从战争到冷战:英国对芬政策的调整23-25
- 3. 英国对芬政策案例研究25-26
- 4. 小结26-28
- 第三章 英国对北欧四国的早期政策28-34
- 1. 英国对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的态度29-32
- 2. 西方联盟构想32-34
- 第四章 大西洋联盟与英国争取瑞典参加的努力34-42
- 1. 纳入北欧四国的战略考虑34-37
- 2. 围绕瑞典态度的博弈与英国的努力37-42
- 第五章 区别对待:北欧四国与大西洋联盟关系的建立42-49
- 1. 从北欧四国转向北欧三国42-45
- 2. 挪威、丹麦、冰岛加入大西洋联盟45-46
- 3. 与瑞典的后续合作46-49
- 结束语49-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贺嘉洁;;中立国与均势的稳定——以冷战时期的“北欧平衡”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2期
2 丁祖煜;李桂峰;;美国与北欧防务联盟计划的失败[J];史林;2008年02期
3 扈大为;战后初期北欧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试论北欧平衡的形成[J];欧洲;2001年02期
4 姚椿龄;挪威、丹麦、冰岛加入北约的缘由和经过[J];欧洲;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帆;美国对斯堪的纳维亚政策的起源和演变(1945—1952)[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二战后初期英国政府北欧防务政策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7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