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日本对中东国家援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02:06
【摘要】:对外援助是实现日本政治大国化的重要工具,也是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对中东国家的援助从一开始就极具战略性,其原因有三。一、中东地区是日本最重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地。二、中东地区独有的“两洋三洲五海”的特殊地理位置,扼守着日本与欧洲之间的商道,其和平与稳定对日本的海外贸易极其重要。三、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变化对日本政治大国化起着间接地推动作用,屡次成为日本自卫队“走出去”的契机与借口。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决定了日本对中东援助的重视程度。同时,中东地区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日本援助手段的多样性。对中国而言,日本开展中东援助较早,各种机制较为成熟,其优势值得借鉴,其走过的弯路亦是前车之鉴。同时,日本在援助中的许多创新点与“东方特色”可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援助规划上提供新的思路。其次,日本与中国在东亚的竞争性关系是否会延伸至中东地区亦是值得注意的重点。听其言,观其行。援助是日本外交的具体表现,可通过日本援助的具体实践来确认日本中东战略的真实意图,研判是否有利于我“一带一路”之建设。本文旨在探讨冷战结束后,日本对中东国家的援助与日本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在后冷战时代,日本对中东国家的援助演进始终遵循着明暗两条主线。第一条是明线,即日本对中东援助的转型,在援助手段上的军事化、援助理念上的意识形态化。把中东当作突破口,实现日本的政治大国化。第二条是暗线,即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体制转型,通过重构国内的权力体系,来应对冷战后的国际剧变及新一轮全球化对日本的冲击。与此同时,对外援助的立案、立法与决策过程也发生了变化。本文首先通过上述的明暗两条主线,梳理日本对中东援助的历史演进,从中找出日本在援助实践中的固定模式及其背后的成因。其次,本文着重阐释日本对中东援助所体现出的三个特点。一是硬实力的软运用,即在对外援助中使用日本自卫队;二是“看得见的援助”,即注重与当地的人文交流与技术合作;三是积极提供公共产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主导地区国际机制与议题的设定。最后,通过案例研究来辨析上述三种特点在具体实践中的得失。案例研究可分为两个不同的议题,即日本如何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如何参与反恐战争,具体包括四个案例:(1)对巴勒斯坦的援助;(2)参与联合国在戈兰高地的维和行动;(3)介入对阿富汗的重建工作;(4)日本自卫队在伊拉克的重建中发挥的作用。其后,针对“阿拉伯之春”后的日本中东援助的新趋势做进一步剖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31.3
本文编号:2789886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中鹏;;日本与中东及南亚地区关系研究综述[J];赤子(上中旬);2015年23期
2 李秀石;;论日美同盟战略对接——从双向安保合作到“全球伙伴关系”[J];日本学刊;2015年04期
3 李秀石;;试析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扩张——从“反海盗”到“保卫”两洋海上通道[J];国际观察;2014年02期
4 孙德刚;;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全球治理范式研究——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04期
5 张彤;;日本欲派兵索马里的动机与障碍[J];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02期
6 张宏艳;;独具特色的日本政党政治[J];攀登;2008年05期
7 丁韶彬;阚道远;;对外援助的社会交换论阐释[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8 黄大慧;;从“纸上同盟”到“行动的同盟”:冷战后日美安全关系的新变化[J];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9 金熙德;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定位与演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5期
10 李建民;“普通国家”目标与日本对联合国外交[J];当代亚太;200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晓光;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本文编号:2789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78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