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代际信息反哺与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变迁 ——来自103户大学生家庭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1-01-19 14:20
中国社会目前面临老龄化和数字化两大趋势,这两者的相遇造成了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的困境。在论证了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过程中社会渠道、媒体渠道的不足后,研究将视角转向家庭内部,提出代际信息反哺这一促进老年群体数字化适应的方式,与“媒介信息”和“老年大学”形成互补。这一方式能够为老年人“再社会化”拓展渠道,促进新型代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论文整体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首先提出研究问题:家庭代际信息反哺是什么,它具备哪些能促进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的优势?接着结合定量定性研究方法,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反哺意愿和效果,进而影响老年群体的数字化适应。人口统计学因素、家庭结构、沟通模式、反哺所涉领域等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探讨对策,从亲代和子代两个角度,寻求加快老年群体数字化适应的具体做法。全文共分五部分。绪论部分,共分四节。第一节,基于相关数据,明确中国老年群体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适应困境,论证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中政府渠道、媒介渠道的缺失,进而把研究目光聚焦家庭内部的代际信息反哺,交代了论文的研究缘起和意义。第二节,对相关研究加以综述,说明由代际反哺视角出发对老年群体数字...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家庭沟通模式图
图 3-2 子代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图,在被调查的子代样本中,男女比例基本均衡,1龄段,在样本中也反映为主要群体,因此样本群体庭年收入两方面,与亲代情况有所出入,考虑原
图 3-3 各类型家庭分布情况统计图图可见,在居住方式上,以“同省异市”和“一同居住”为的三分之二,“异省”和“同市异居”家庭总共占比超过 30含。形式方面,样本所反映的情况与设想基本一致,以核心家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积极老龄化政策研究综述[J]. 贺莎莎,孙建娥. 社会福利. 2017 (11)
[2]后喻文化:信息时代的文化反哺[J]. 李凌凌,郭晨. 新闻爱好者. 2016(01)
[3]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新媒体挑战 数字代沟与反哺之学术思考[J]. 周裕琼. 新闻与写作. 2015(12)
[4]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基于对福建省漳州市中学生家庭的实证分析[J]. 朱秀凌. 新闻界. 2015(11)
[5]代际关系变化的历史透视及其意义[J]. 连连. 河北学刊. 2015(03)
[6]从颠覆、成长走向共生与契洽——文化反哺的代际影响与社会意义[J]. 周晓虹. 河北学刊. 2015(03)
[7]老龄化传播中数字鸿沟的成因及对策[J]. 邓蔚,汪明香. 中国广播. 2015(01)
[8]敬老文化的东西方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王建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9]城市老年群体的新媒体使用与角色认知[J]. 丁卓菁,沈勤. 当代传播. 2013(06)
[10]跨越银色数字鸿沟:老年人信息技术教育初探[J]. 王吉,潘彬.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2)
硕士论文
[1]针对老年群体家用血糖仪的可用性研究[D]. 陈同涛.北京理工大学 2015
[2]互联网对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影响[D]. 徐旭.东北财经大学 2013
[3]数字原住民网络潜水动因实证研究[D]. 刘江.南京大学 2013
[4]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志愿者研究[D]. 代丽丹.南京大学 2013
[5]南阳市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问题研究[D]. 史燕.河南大学 2012
[6]初中生数字化生存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 袁丽.浙江师范大学 2012
[7]社会参与视角下老年群体社会地位分析[D]. 苏中文.东北师范大学 2012
[8]后喻文化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研究[D]. 周晓欣.河北师范大学 2011
[9]城市老年人代际传播研究[D]. 蒋丽红.南昌大学 2011
[10]上海市不同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对策研究[D]. 胡娟.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2987152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家庭沟通模式图
图 3-2 子代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图,在被调查的子代样本中,男女比例基本均衡,1龄段,在样本中也反映为主要群体,因此样本群体庭年收入两方面,与亲代情况有所出入,考虑原
图 3-3 各类型家庭分布情况统计图图可见,在居住方式上,以“同省异市”和“一同居住”为的三分之二,“异省”和“同市异居”家庭总共占比超过 30含。形式方面,样本所反映的情况与设想基本一致,以核心家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积极老龄化政策研究综述[J]. 贺莎莎,孙建娥. 社会福利. 2017 (11)
[2]后喻文化:信息时代的文化反哺[J]. 李凌凌,郭晨. 新闻爱好者. 2016(01)
[3]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新媒体挑战 数字代沟与反哺之学术思考[J]. 周裕琼. 新闻与写作. 2015(12)
[4]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基于对福建省漳州市中学生家庭的实证分析[J]. 朱秀凌. 新闻界. 2015(11)
[5]代际关系变化的历史透视及其意义[J]. 连连. 河北学刊. 2015(03)
[6]从颠覆、成长走向共生与契洽——文化反哺的代际影响与社会意义[J]. 周晓虹. 河北学刊. 2015(03)
[7]老龄化传播中数字鸿沟的成因及对策[J]. 邓蔚,汪明香. 中国广播. 2015(01)
[8]敬老文化的东西方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王建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9]城市老年群体的新媒体使用与角色认知[J]. 丁卓菁,沈勤. 当代传播. 2013(06)
[10]跨越银色数字鸿沟:老年人信息技术教育初探[J]. 王吉,潘彬.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2)
硕士论文
[1]针对老年群体家用血糖仪的可用性研究[D]. 陈同涛.北京理工大学 2015
[2]互联网对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影响[D]. 徐旭.东北财经大学 2013
[3]数字原住民网络潜水动因实证研究[D]. 刘江.南京大学 2013
[4]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志愿者研究[D]. 代丽丹.南京大学 2013
[5]南阳市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问题研究[D]. 史燕.河南大学 2012
[6]初中生数字化生存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 袁丽.浙江师范大学 2012
[7]社会参与视角下老年群体社会地位分析[D]. 苏中文.东北师范大学 2012
[8]后喻文化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研究[D]. 周晓欣.河北师范大学 2011
[9]城市老年人代际传播研究[D]. 蒋丽红.南昌大学 2011
[10]上海市不同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对策研究[D]. 胡娟.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2987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98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