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共享发展理念及实践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1-02-06 06:17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发展的同时也有新的发展问题,发展难题的不断涌现,如城乡、区域、代际之间的很多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将共享发展的理念写入宪法。其“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直接涉及到收入分配的广度和公平性,明确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追求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的价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分析和评价我国实现共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本文的主要任务。选题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分析了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渊源,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出了探讨: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成果的影响,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三是我国历届领导集体的思想贡献等。这三方面都为其形成提供了理论积...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 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基础
            2. 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观点
            3. 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意义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及创新
            1、研究方法
            2、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成果为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论述
        (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
        (四) 列宁关于平等思想的论述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 “大同社会”的思想
        (二)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
    三、党的各届领导集体的共享发展思想为其形成提供了经验总结
        (一)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和“共同的富,共同的强”思想
        (二)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三)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 胡锦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五)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
第二章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与特征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一) 共享是全民共享
        (二) 共享是全面共享
        (三) 共享是共建共享
        (四) 共享是渐进共享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主要特征
        (一) 坚持人民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二) 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三、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价值要义
第三章 实现共享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实现城乡共享面临的障碍
        (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 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三) 城乡政治权益差距
    二、实现区域共享面临的障碍
        (一) 区域自然环境差距
        (二)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三、实现代际共享面临的障碍
        (一) 从代公平等到代际公平
        (二) 贫困代际传递
第四章 实现共享发展的路径
    一、实现城乡共享发展的路径
        (一)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二) 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
        (三) 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二、实现区域共享发展的路径
        (一) 加快中西部市场化建设
        (二) 加快中西部非农业产业发展
        (三) 加强中西部人才建设
    三、实现代际共享发展的路径
        (一) 落实代际公平制度
        (二) 解决代际贫困问题
    四、共享发展的成效
        (一) 从贫困发生率看共享发展的总成效
        (二) 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看城乡共享的成效
        (三) 从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区域共享的成效
        (四) 从水资源情况看代际共享的成效
第五章 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共享发展理念对中国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二、共享发展理念对世界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著作文献:
    (2) 报纸期刊文献:
    (3) 外文文献:
    (4) 电子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享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J]. 陈健,龚晓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2]共享发展的政治属性及其价值分析[J]. 李国青,张玉强.  长白学刊. 2017(06)
[3]共享发展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构建[J]. 陈国富.  社科纵横. 2017(08)
[4]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辩证思维探析[J]. 罗健,夏东民.  湖湘论坛. 2017(04)
[5]共享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继承与超越[J]. 韩英丽.  人民论坛. 2017(16)
[6]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哲学向度及其现实指向[J]. 许海东,郑茸.  学术论坛. 2017(02)
[7]共享发展:内在逻辑、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J]. 刘洪波.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8]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J]. 侯耀文,周玉清.  改革与战略. 2017(04)
[9]共享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J]. 易培强.  当代经济研究. 2017(03)
[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发展理念的当代价值[J]. 洪谊雅,林怀艺.  科学社会主义. 2017(01)



本文编号:3020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20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