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失踪儿童搜寻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12:51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关注全国乃至全世界发生的事件。儿童作为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每一起跟儿童有关的事件都会迅速聚集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如2017年的长春“盗车杀婴”案以及最近的乐清“失踪男孩”案,每一起案件都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甚至大量热心公众参与了这些案件的搜寻工作。不论是对于突发的失踪儿童案件进行紧急搜寻,或是对于以前因各种条件限制而没能找回的失踪儿童进行非紧急搜寻,都能借助互联网等平台向公众发布消息征集线索从而提高搜寻效率。在电视、微博等各种媒介上发布失踪儿童的信息都有篇幅限制,需要对失踪儿童的信息进行筛选,以便公众能快速获取失踪儿童的特征,并协助相关搜寻方提供线索或者进行搜寻。筛选信息需要深入了解对于影响失踪儿童搜寻的因素。本文发现基于宝贝回家网站的失踪儿童非紧急搜寻的成功率较低,而基于“团圆”系统的失踪儿童紧急搜寻成功率高达95%以上。本文研究影响失踪儿童搜寻的因素。由于当下失踪儿童搜寻主要分为紧急搜寻和非紧急搜寻模式,而且两种模式存在较大区别,因此本文将针对两种搜寻模式成功率悬殊的问题,基于非紧急搜寻过程研究了失踪儿童信息披...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紧ft搜寻失路儿童类型??等严重的刑事案件比例较低,可见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
图4.2出走儿童年龄分布??从失踪-搜寻间隔(失踪时间与被找到时间间隔)来看,出走案例平均失踪??
图4.3每月紧急搜畀失嫁儿童数置??同时,本文发现儿童失踪案件在每年2-3月和9-10呈现上升趋势,本文认??,310(3,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儿童走失”问题现状及其体系研究[J]. 叶苗,高春枝,高丽雅,欧阳佩丽,林嘉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8(03)
[2]公安《团圆》系统用《钉钉》 安全能力国际认证[J]. 刘新平. 计算机与网络. 2018(02)
[3]我国儿童失踪紧急反应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完善——基于美国“安珀警戒”的借鉴[J]. 刘莹,刘栓.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7(05)
[4]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地理特征研究[J]. 李钢,谭然,王会娟,颜祥,邵琰. 地理科学. 2017(07)
[5]智能手机普及下的失踪人口救援软件差异分析及针对措施[J]. 邵鑫焱,赵朱祎,王凯琦.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7(05)
[6]中国失踪儿童互助Mobile G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姚远,程昊,龚晓东,付乐,刘建华,杜明义. 北京测绘. 2017(01)
[7]基于云平台的移动寻人系统研究[J]. 冯丽,梁卫,卜庆凯.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6(03)
[8]安珀警戒,亚当警报[J]. 佚名. 现代班组. 2015(07)
[9]我国被拐卖儿童救助保护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基于对近年133个公开报道案例的分析[J]. 李春雷,任韧,张晓旭.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10]失踪儿童大规模DNA图谱对比方法研究与仿真[J]. 钱海军. 计算机仿真. 2012(11)
硕士论文
[1]受助者身份特征对人际冷漠态度的影响[D]. 相国栋.云南师范大学 2017
[2]网上反拐研究[D]. 陈梓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
[3]我国遗弃儿童救助的法律保障研究[D]. 陈静.西南政法大学 2014
[4]论人员失踪的刑事追查机制[D]. 郭丹丹.苏州大学 2014
[5]基于Hadoop平台的失踪乞讨儿童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飞.中山大学 2012
[6]基于人脸识别算法的失踪乞讨儿童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建明.中山大学 2012
[7]基于人脸识别和手机的流浪孩救助系统研究[D]. 虞家男.上海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86067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紧ft搜寻失路儿童类型??等严重的刑事案件比例较低,可见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
图4.2出走儿童年龄分布??从失踪-搜寻间隔(失踪时间与被找到时间间隔)来看,出走案例平均失踪??
图4.3每月紧急搜畀失嫁儿童数置??同时,本文发现儿童失踪案件在每年2-3月和9-10呈现上升趋势,本文认??,310(3,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儿童走失”问题现状及其体系研究[J]. 叶苗,高春枝,高丽雅,欧阳佩丽,林嘉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8(03)
[2]公安《团圆》系统用《钉钉》 安全能力国际认证[J]. 刘新平. 计算机与网络. 2018(02)
[3]我国儿童失踪紧急反应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完善——基于美国“安珀警戒”的借鉴[J]. 刘莹,刘栓.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7(05)
[4]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地理特征研究[J]. 李钢,谭然,王会娟,颜祥,邵琰. 地理科学. 2017(07)
[5]智能手机普及下的失踪人口救援软件差异分析及针对措施[J]. 邵鑫焱,赵朱祎,王凯琦.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7(05)
[6]中国失踪儿童互助Mobile G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姚远,程昊,龚晓东,付乐,刘建华,杜明义. 北京测绘. 2017(01)
[7]基于云平台的移动寻人系统研究[J]. 冯丽,梁卫,卜庆凯.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6(03)
[8]安珀警戒,亚当警报[J]. 佚名. 现代班组. 2015(07)
[9]我国被拐卖儿童救助保护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基于对近年133个公开报道案例的分析[J]. 李春雷,任韧,张晓旭.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10]失踪儿童大规模DNA图谱对比方法研究与仿真[J]. 钱海军. 计算机仿真. 2012(11)
硕士论文
[1]受助者身份特征对人际冷漠态度的影响[D]. 相国栋.云南师范大学 2017
[2]网上反拐研究[D]. 陈梓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
[3]我国遗弃儿童救助的法律保障研究[D]. 陈静.西南政法大学 2014
[4]论人员失踪的刑事追查机制[D]. 郭丹丹.苏州大学 2014
[5]基于Hadoop平台的失踪乞讨儿童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飞.中山大学 2012
[6]基于人脸识别算法的失踪乞讨儿童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建明.中山大学 2012
[7]基于人脸识别和手机的流浪孩救助系统研究[D]. 虞家男.上海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86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86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