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18:40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重要地位、发展规律及其实现方式等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理论形态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这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性应对社会公正新情况、新问题的行动指南。它对于有效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和有力克服在公正问题上的错误观念,进一步形成新时代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开创和谐文明公平正义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公正观、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毛泽东公正观以及西方社会公正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民族文化渊源、理论基石、理论准备和有益借鉴。中国传统公正观的整体主义思维方式、防止两极的中庸思维方法、“民本,”、“均平”、“抑高举下”等重要思想,有许多值得吸取的科学合理成分,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文化因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强调要从生产方式本源来认识社会公正,应当把保障人民平等权利、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公平正义的根本目的,把社会公正问题的解决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理论根基。毛泽东公正观所确立的社会主义方向、道路和制度及其在权利和经济利益...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理由及意义
1.1.1 选题理由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1 历史的方法
1.4.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4.3 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1.5 基本概念
1.5.1 公正
1.5.2 公正观
1.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
1.6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问题指向
2.1 改革开放以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巨大成就
2.2 社会各领域的不公正问题
2.2.1 区域、城乡、行业和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2.2.2 腐败问题
2.2.3 民生问题
2.2.4 生态正义问题
2.3 思想领域的错误公正观
2.3.1 平均主义的公正观
2.3.2 效率至上的公正观
2.3.3 个人权利至上的公正观
第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思想来源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民族文化渊源
3.1.1 中国古代公正观
3.1.2 中国近代公正观
3.1.3 中国传统公正观评析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理论基础
3.2.1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批判性思维
3.2.2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主要内容
3.2.3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逻辑进路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理论准备
3.3.1 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公正的根本保障
3.3.2 权利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
3.3.3 按劳分配、利益兼顾是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重要借鉴
3.4.1 批判视域下的新自由主义公正观
3.4.2 借鉴视域下的社群主义公正观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历史发展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形成与发展的依据
4.1.1 经济依据
4.1.2 制度依据
4.1.3 文化依据
4.1.4 社会依据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
4.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正主题的变化
4.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理论内容的变化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形成
4.3.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公正的根本前提
4.3.2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公正的实现过程和目标
4.3.3 人民民主、按劳分配、适度平衡是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4.3.4 制度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丰富
4.4.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
4.4.2 从严治党、保护人权、民主法制是促进社会公正的重大举措
4.4.3 实现科学发展是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
4.4.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新发展
4.5.1 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的理论剖析
4.5.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探索
4.5.3 习近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内在结构
5.1 社会公平正义的地位论
5.1.1 社会主义本质体现论
5.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
5.1.3 中国共产党执政责任论
5.2 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论
5.2.1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党认识公平正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武器
5.2.2 远期目标论
5.2.3 阶段性目标论
5.3 社会公平正义的规则论
5.3.1 发展经济论
5.3.2 效率公平统一论
5.3.3 “三位一体”论
5.3.4 共享论
5.3.5 短板论
5.3.6 兜底论
5.4 社会公平正义的领域全覆盖论
5.4.1 城乡区域公平
5.4.2 收入分配公平
5.4.3 教育公平
5.4.4 社会保障公平
5.4.5 公民权利公平
5.5 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机制论
5.5.1 党的领导保障论
5.5.2 制度保障论
5.5.3 法治保障论
5.6 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论
5.6.1 共识论
5.6.2 改革论
5.6.3 环境论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价值意蕴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理论价值
6.1.1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
6.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实践价值
6.2.1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凝聚力量
6.2.2 为迎接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
6.2.3 为走出公平正义困境指明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J]. 葛晨虹. 道德与文明. 2018(06)
[2]社会主义公正观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 汪琼枝.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3]当前我国居民财富基尼系数分析[J]. 何玉长. 社会科学辑刊. 2017(01)
[4]论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J]. 李崇富.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03)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J]. 秦刚.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5(06)
[6]分配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J]. 易小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3)
[7]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J]. 韩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06)
[8]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J]. 乔瑞华. 社会科学家. 2014(10)
[9]论构成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关键范畴[J]. 张小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1)
[10]个人自由、社会公正、人际友善——论现代社会的和谐[J]. 张曙光,陈占友.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06)
博士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D]. 郜志刚.江西师范大学 2012
[2]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 朱大鹏.兰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55837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理由及意义
1.1.1 选题理由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1 历史的方法
1.4.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4.3 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1.5 基本概念
1.5.1 公正
1.5.2 公正观
1.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
1.6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问题指向
2.1 改革开放以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巨大成就
2.2 社会各领域的不公正问题
2.2.1 区域、城乡、行业和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2.2.2 腐败问题
2.2.3 民生问题
2.2.4 生态正义问题
2.3 思想领域的错误公正观
2.3.1 平均主义的公正观
2.3.2 效率至上的公正观
2.3.3 个人权利至上的公正观
第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思想来源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民族文化渊源
3.1.1 中国古代公正观
3.1.2 中国近代公正观
3.1.3 中国传统公正观评析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理论基础
3.2.1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批判性思维
3.2.2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主要内容
3.2.3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逻辑进路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理论准备
3.3.1 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公正的根本保障
3.3.2 权利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
3.3.3 按劳分配、利益兼顾是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重要借鉴
3.4.1 批判视域下的新自由主义公正观
3.4.2 借鉴视域下的社群主义公正观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历史发展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形成与发展的依据
4.1.1 经济依据
4.1.2 制度依据
4.1.3 文化依据
4.1.4 社会依据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
4.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正主题的变化
4.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理论内容的变化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形成
4.3.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公正的根本前提
4.3.2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公正的实现过程和目标
4.3.3 人民民主、按劳分配、适度平衡是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4.3.4 制度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丰富
4.4.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
4.4.2 从严治党、保护人权、民主法制是促进社会公正的重大举措
4.4.3 实现科学发展是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
4.4.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新发展
4.5.1 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的理论剖析
4.5.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探索
4.5.3 习近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内在结构
5.1 社会公平正义的地位论
5.1.1 社会主义本质体现论
5.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
5.1.3 中国共产党执政责任论
5.2 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论
5.2.1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党认识公平正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武器
5.2.2 远期目标论
5.2.3 阶段性目标论
5.3 社会公平正义的规则论
5.3.1 发展经济论
5.3.2 效率公平统一论
5.3.3 “三位一体”论
5.3.4 共享论
5.3.5 短板论
5.3.6 兜底论
5.4 社会公平正义的领域全覆盖论
5.4.1 城乡区域公平
5.4.2 收入分配公平
5.4.3 教育公平
5.4.4 社会保障公平
5.4.5 公民权利公平
5.5 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机制论
5.5.1 党的领导保障论
5.5.2 制度保障论
5.5.3 法治保障论
5.6 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论
5.6.1 共识论
5.6.2 改革论
5.6.3 环境论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价值意蕴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理论价值
6.1.1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
6.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实践价值
6.2.1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凝聚力量
6.2.2 为迎接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
6.2.3 为走出公平正义困境指明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J]. 葛晨虹. 道德与文明. 2018(06)
[2]社会主义公正观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 汪琼枝.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3]当前我国居民财富基尼系数分析[J]. 何玉长. 社会科学辑刊. 2017(01)
[4]论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J]. 李崇富.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03)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J]. 秦刚.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5(06)
[6]分配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J]. 易小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3)
[7]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J]. 韩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06)
[8]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J]. 乔瑞华. 社会科学家. 2014(10)
[9]论构成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关键范畴[J]. 张小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1)
[10]个人自由、社会公正、人际友善——论现代社会的和谐[J]. 张曙光,陈占友.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06)
博士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D]. 郜志刚.江西师范大学 2012
[2]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 朱大鹏.兰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55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15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