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11:13
社会生活的本质在于社会互动。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各种社交软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交往形式而且改变了人际互动模式。网络空间以其平等性、匿名性、跨时空性、身体缺场性等特点为残障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表达情感、自我认识以及社会融入的最佳平台。本文选取普通高等学校随班就读的残障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符号互动论,运用实地研究的方式,通过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围绕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对象、内容、方式、频率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对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动机、行为过程及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在交往现状上,基于寻求群体归属感、增强自我认同、获取行动支持等因素,残障大学生更倾向于接触同为残障身份的大学生群体或陌生的非残障者,特别是异性,再根据自身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交往方式。其次,在交往过程的行为策略上,借助网络社会的虚拟特质,往往从身体情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三方面进行自我塑造,然后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交往目的以及自身对残障的态度采取不同的自我呈现策略。当线上表演失败后,为了延续在网络上的交流体验,他们会通过群体发声的方式将线上的表演继续,最终目的在于使残障身份被合理化。最后...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相关文献述评
(一)网络人际交往研究
(二)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研究
(三)简要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残障
(二)残障大学生
(三)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受访者基本情况
第三章 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及动机
一、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
(一)交往对象
(二)交往方式
(三)交往内容
(四)交往频率
二、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动机分析
(一)寻求情感支持
(二)增强自我认同
(三)提供角色扮演
(四)获取行动支持
第四章 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自我呈现
一、自我呈现的一般性内容
(一)身体状况
(二)性格特征
(三)兴趣爱好
二、自我呈现的策略分析
(一)以交往对象为标准的呈现策略
(二)以对残障的态度为标准的呈现策略
(三)以交往目的为标准的呈现策略
三、自我呈现的结果性展示
(一)表演崩溃:线下亮相
(二)线下形象:孤独的自强者
(三)群演:共同发声
第五章 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个人角度:促进人际交往自主性
(二)家庭角度: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学校角度:防止残障大学生边缘化
(四)社会角度:残障身份的主体性建构
二、消极影响
(一)弱化人际交往信度
(二)降低现实人际交往能力
(三)现实人际关系趋于淡化
(四)陷入自我矛盾状态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1 访谈提纲
1-2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简介
1-3 在校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J]. 古斯塔夫·勒庞,谷珊,赵婷婷. 人民法治. 2018(19)
[2]大学生自媒体人际交往的困境及对策[J]. 罗丽珍,王占可.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27)
[3]新媒体时代下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研究[J]. 李晨阳,郭静.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8)
[4]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董晨飞,王蕊. 新西部. 2017(24)
[5]残疾人社会交往网络孱弱的现实危害与成因分析[J]. 冯敏良. 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 2017(01)
[6]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微信传播与意义共享[J]. 张少元. 新闻知识. 2017(01)
[7]残疾人社会交往的特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 冯敏良,高扬. 理论界. 2016(12)
[8]浅析网络语言与网络交流的新常态[J]. 吴雅兰. 新西部(理论版). 2016(14)
[9]平等视角下的残障大学生就业困境及解决路径[J]. 贾迎军.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6(05)
[10]残障大学生社会参与的研究现状及其问题[J]. 王玲. 绥化学院学报. 2015(10)
博士论文
[1]听觉障碍青少年网络交友及群体认同研究[D]. 王小慧.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高等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大学生与健听人的人际关系研究[D]. 熊琪.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表演的狂欢:网络社会的个体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D]. 陈静茜.复旦大学 2013
[4]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 屈勇.南京大学 2011
[5]上海市残疾人社会空间研究[D]. 肖昕茹.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 陈秋珠.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微信朋友圈使用研究[D]. 丁红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残障儿童家庭关爱机制构建及其作用路径研究[D]. 王玉坤.浙江工业大学 2019
[3]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D]. 申付建.河北大学 2018
[4]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问题研究[D]. 王玉.沈阳师范大学 2018
[5]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场景、过程与逻辑[D]. 虞佳慧.华中师范大学 2018
[6]新媒体视域下城镇残疾青年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 李鸿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7
[7]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与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 冯媛媛.云南师范大学 2017
[8]小组工作介入残疾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研究[D]. 赵世超.北京工业大学 2017
[9]残疾人互联网使用对情感支持的影响[D]. 张岩.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10]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残疾人社会交往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D]. 戴莉.山东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59284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相关文献述评
(一)网络人际交往研究
(二)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研究
(三)简要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残障
(二)残障大学生
(三)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受访者基本情况
第三章 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及动机
一、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
(一)交往对象
(二)交往方式
(三)交往内容
(四)交往频率
二、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动机分析
(一)寻求情感支持
(二)增强自我认同
(三)提供角色扮演
(四)获取行动支持
第四章 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自我呈现
一、自我呈现的一般性内容
(一)身体状况
(二)性格特征
(三)兴趣爱好
二、自我呈现的策略分析
(一)以交往对象为标准的呈现策略
(二)以对残障的态度为标准的呈现策略
(三)以交往目的为标准的呈现策略
三、自我呈现的结果性展示
(一)表演崩溃:线下亮相
(二)线下形象:孤独的自强者
(三)群演:共同发声
第五章 残障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个人角度:促进人际交往自主性
(二)家庭角度: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学校角度:防止残障大学生边缘化
(四)社会角度:残障身份的主体性建构
二、消极影响
(一)弱化人际交往信度
(二)降低现实人际交往能力
(三)现实人际关系趋于淡化
(四)陷入自我矛盾状态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1 访谈提纲
1-2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简介
1-3 在校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J]. 古斯塔夫·勒庞,谷珊,赵婷婷. 人民法治. 2018(19)
[2]大学生自媒体人际交往的困境及对策[J]. 罗丽珍,王占可.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27)
[3]新媒体时代下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研究[J]. 李晨阳,郭静.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8)
[4]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董晨飞,王蕊. 新西部. 2017(24)
[5]残疾人社会交往网络孱弱的现实危害与成因分析[J]. 冯敏良. 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 2017(01)
[6]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微信传播与意义共享[J]. 张少元. 新闻知识. 2017(01)
[7]残疾人社会交往的特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 冯敏良,高扬. 理论界. 2016(12)
[8]浅析网络语言与网络交流的新常态[J]. 吴雅兰. 新西部(理论版). 2016(14)
[9]平等视角下的残障大学生就业困境及解决路径[J]. 贾迎军.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6(05)
[10]残障大学生社会参与的研究现状及其问题[J]. 王玲. 绥化学院学报. 2015(10)
博士论文
[1]听觉障碍青少年网络交友及群体认同研究[D]. 王小慧.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高等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大学生与健听人的人际关系研究[D]. 熊琪.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表演的狂欢:网络社会的个体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D]. 陈静茜.复旦大学 2013
[4]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 屈勇.南京大学 2011
[5]上海市残疾人社会空间研究[D]. 肖昕茹.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 陈秋珠.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微信朋友圈使用研究[D]. 丁红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残障儿童家庭关爱机制构建及其作用路径研究[D]. 王玉坤.浙江工业大学 2019
[3]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D]. 申付建.河北大学 2018
[4]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问题研究[D]. 王玉.沈阳师范大学 2018
[5]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场景、过程与逻辑[D]. 虞佳慧.华中师范大学 2018
[6]新媒体视域下城镇残疾青年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 李鸿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7
[7]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与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 冯媛媛.云南师范大学 2017
[8]小组工作介入残疾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研究[D]. 赵世超.北京工业大学 2017
[9]残疾人互联网使用对情感支持的影响[D]. 张岩.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10]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残疾人社会交往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D]. 戴莉.山东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59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15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