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中集体记忆重构的路径探析 ——以成都市团结社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13 16:51
村改居社区作为城镇化进程中衍生出来的特殊社区形态,其社区建设和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类社区中的居民主要是由城市周边失地农民转化而来,由于生活空间、生计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该类社区居民对于城市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都不能很快适应,在就业、生活、思想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文化建设增强此类社区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增强社区归属感就很有必要。集体记忆作为特定条件下的人们的一种情感寄托,承载着一个群体共同的文化脉络和情感延续,对于群体认同有重要意义。集体记忆重构是基于有共同经历的特定群体借助特定的载体,唤起共同记忆,凝聚情感的一种方式。以熟人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其集体记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完整保留下来的,城市社区由于居民主要以陌生人为主体,异质化严重,缺乏构建集体记忆的必要的共同记忆资源。而村改居社区作为城镇化进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社区新形态,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居民多数为周边农村的农民集体搬迁进入,居民之间有着共同的情感记忆与文化传承;由于居住空间位移发生变化,居民之间由原来的强联系变为弱关系,传统人际关系逐渐疏离,需要文化建设,同时居民基于传统的地缘、血缘、业缘形成的文化同质性,为集体记忆重...
【文章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核心概念界定
2.研究现状
3.相关研究基础理论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和方法
3.创新与不足
一、集体记忆重构在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机理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的变迁
1.生活方式的改变
2.心理状态的改变
3.外部环境的改变
(二)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困境分析
1.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2.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3.团结社区概况
(三)集体记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机理分析及其适用性
1.集体记忆与社会关系网络重构
2.集体记忆与社区空间的关系
3.集体记忆与群体认同的关系
4.集体记忆重构的适用性
二、人与地的关系重构: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之一
(一)利用实体物质载体,增强人地联结
1.文本档案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
2.新媒体是保留记忆的重要手段
(二)挖掘地方性元素,营造地方性氛围
1.地标景观的保留与再生
2.沿用传统地名
三、人与人的关系重构: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之二
(一)居民交往空间的建构
1.扩大实体公共空间促进人际交往
2.建立网络虚拟空间促进人际交往
(二)趣缘型人际关系的建构
1.基于共同语言的人际关系建构
2.基于共同爱好的人际关系建构
四、人与文化习俗的关系重构: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之三
(一)重视传统文化习俗空间载体的建造
1.重建文化活动空间载体
2.为文化仪式提供空间
(二)重视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与保护
1.建构传统习俗的传承机制
2.重视习俗内容的重构
五、结论
(一)集体记忆重构是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的成果
(二)集体记忆重构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主体精神
(三)集体记忆重构的关键是培育社会力量,提升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水平
(四)集体记忆重构的有效性和有限性
(五)论文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改居”社区邻避冲突的治理——以江苏南通十总居社区为例[J]. 储诚,潘金珠,夏美武. 江海学刊. 2014(02)
[2]论“村改居”社区文化特点及其转型的价值目标[J]. 蒋福明,周晓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3]新型城市化发展中村改居社区治理变革[J]. 陈晓莉. 求实. 2013(10)
[4]“村改居”社区文化及其困境探讨[J]. 蒋福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03)
[5]“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探讨[J]. 何少华,蒋福明.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6]“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探索——基于青岛市后田社区的实地调查[J]. 修彩波,郑晓迪. 农业科技管理. 2012(04)
[7]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J]. 陈蕴茜. 学术月刊. 2012(07)
[8]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以河南省漯河市城乡一体化模式为例[J]. 仲德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04)
[9]个体记忆何以可能:建构论之反思[J]. 李里峰. 江海学刊. 2012(04)
[10]论“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的实践路径[J]. 蒋福明,周晓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博士论文
[1]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D]. 李霞.中央民族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究[D]. 叶长丽.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27927
【文章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核心概念界定
2.研究现状
3.相关研究基础理论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和方法
3.创新与不足
一、集体记忆重构在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机理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的变迁
1.生活方式的改变
2.心理状态的改变
3.外部环境的改变
(二)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困境分析
1.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2.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3.团结社区概况
(三)集体记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机理分析及其适用性
1.集体记忆与社会关系网络重构
2.集体记忆与社区空间的关系
3.集体记忆与群体认同的关系
4.集体记忆重构的适用性
二、人与地的关系重构: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之一
(一)利用实体物质载体,增强人地联结
1.文本档案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
2.新媒体是保留记忆的重要手段
(二)挖掘地方性元素,营造地方性氛围
1.地标景观的保留与再生
2.沿用传统地名
三、人与人的关系重构: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之二
(一)居民交往空间的建构
1.扩大实体公共空间促进人际交往
2.建立网络虚拟空间促进人际交往
(二)趣缘型人际关系的建构
1.基于共同语言的人际关系建构
2.基于共同爱好的人际关系建构
四、人与文化习俗的关系重构: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之三
(一)重视传统文化习俗空间载体的建造
1.重建文化活动空间载体
2.为文化仪式提供空间
(二)重视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与保护
1.建构传统习俗的传承机制
2.重视习俗内容的重构
五、结论
(一)集体记忆重构是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的成果
(二)集体记忆重构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主体精神
(三)集体记忆重构的关键是培育社会力量,提升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水平
(四)集体记忆重构的有效性和有限性
(五)论文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改居”社区邻避冲突的治理——以江苏南通十总居社区为例[J]. 储诚,潘金珠,夏美武. 江海学刊. 2014(02)
[2]论“村改居”社区文化特点及其转型的价值目标[J]. 蒋福明,周晓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3]新型城市化发展中村改居社区治理变革[J]. 陈晓莉. 求实. 2013(10)
[4]“村改居”社区文化及其困境探讨[J]. 蒋福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03)
[5]“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探讨[J]. 何少华,蒋福明.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6]“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探索——基于青岛市后田社区的实地调查[J]. 修彩波,郑晓迪. 农业科技管理. 2012(04)
[7]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J]. 陈蕴茜. 学术月刊. 2012(07)
[8]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以河南省漯河市城乡一体化模式为例[J]. 仲德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04)
[9]个体记忆何以可能:建构论之反思[J]. 李里峰. 江海学刊. 2012(04)
[10]论“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的实践路径[J]. 蒋福明,周晓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博士论文
[1]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D]. 李霞.中央民族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究[D]. 叶长丽.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27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2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