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因素研究 ——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5 07:36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单位”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机构,逐步由集生产、生活管理于一身的“管理型”组织,向以“契约关系”为主的“专能型”组织转变。社会成员对“单位”的完全依赖逐步松解,社区作为地域性社会逐步承载起对社会成员的基层管理,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为“社区人”。但住房商品化以后,个体可自主选择居住空间,导致社区居民流动性强,人与人之间缺少亲密型互动。另外,由于社区功能不够完善,居民对社区的依附十分有限,社区归属感难以建立。本文通过对影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因素的调查,发现居民之间的关系、居民的社区参与情况、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等是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通过4个指标维度,即居民对社区的了解程度、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程度、居民的社区关系网络状况、居民的社区服务满意度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问卷法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从多个角度对影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调查结果,总结影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因素,并结合现有社区建设的一些政策,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建议。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基本概念与理论
第二章 当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现状调查——以吉林省长春市居民为调查对象
2.1 调查对象介绍
2.2 问卷设计
2.3 调查问卷统计
2.4 访谈记录分析
2.5 结论
第三章 影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因素分析
3.1 社区内的亲属关系
3.2 社区内的业缘关系
3.3 居民的邻里关系
3.4 居民的自身因素
3.5 社区的服务情况
3.6 社区的配套设施状况
3.7 社区公共空间状况
第四章 培育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策略
4.1 增加邻里交往频率
4.2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4.3 完善社区硬件设施
4.4 营造良好社区公共空间秩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熟人社会”前提的社区居民环境行为[J]. 王泗通. 重庆社会科学. 2016(04)
[2]社区归属感的营造与交往空间设计[J]. 敬威.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5(06)
[3]重构社区归属感[J]. 任小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4]关系·网络·邻里——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评述与展望[J]. 刘佳燕. 城市规划. 2014(02)
[5]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实证研究[J]. 周爱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11)
[6]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的困境及破解[J]. 宋文辉. 人民论坛. 2013(26)
[7]居民关系网络脱域对城市社区结构的制约[J]. 兰亚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4)
[8]居民社区归属感对其社区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Z省N市的实证分析[J]. 巢小丽.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03)
[9]社区:“后单位制”时代城市社会整合的新机制[J]. 兰亚春,兰峤. 前沿. 2013(07)
[10]中国城市“新移民”聚居区居住满意度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J]. 李志刚. 城市规划. 2011(12)
博士论文
[1]单位认同与社区认同的互构[D]. 王丽丽.吉林大学 2017
[2]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研究[D]. 申可君.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居民关系网络脱域与城市社区共同体培育[D]. 兰亚春.吉林大学 2012
[4]社区认同研究[D]. 彭莉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5]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赵东霞.大连理工大学 2010
[6]城市社区情感研究[D]. 单菁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归属感视角下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D]. 杨宜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2]“农转非”型居民社区归属感研究[D]. 李智.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社区网格化管理背景下城市居民社区归属研究[D]. 李鹏飞.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城市商品住宅小区社区归属感研究[D]. 朱欣欣.云南大学 2015
[5]社区公共空间对新建社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D]. 凌琳.华东师范大学 2014
[6]论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人际关系的影响[D]. 刘蕊.北京工业大学 2013
[7]城市社区感的相关因素研究[D]. 虞乐静.中南民族大学 2013
[8]小城镇居民社区归属感研究[D]. 凡璐.苏州大学 2013
[9]新小城镇居民社区归属感研究[D]. 李水根.华东师范大学 2013
[10]城乡结合部社区归属感研究[D]. 徐太征.天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23356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基本概念与理论
第二章 当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现状调查——以吉林省长春市居民为调查对象
2.1 调查对象介绍
2.2 问卷设计
2.3 调查问卷统计
2.4 访谈记录分析
2.5 结论
第三章 影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因素分析
3.1 社区内的亲属关系
3.2 社区内的业缘关系
3.3 居民的邻里关系
3.4 居民的自身因素
3.5 社区的服务情况
3.6 社区的配套设施状况
3.7 社区公共空间状况
第四章 培育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策略
4.1 增加邻里交往频率
4.2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4.3 完善社区硬件设施
4.4 营造良好社区公共空间秩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熟人社会”前提的社区居民环境行为[J]. 王泗通. 重庆社会科学. 2016(04)
[2]社区归属感的营造与交往空间设计[J]. 敬威.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5(06)
[3]重构社区归属感[J]. 任小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4]关系·网络·邻里——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评述与展望[J]. 刘佳燕. 城市规划. 2014(02)
[5]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实证研究[J]. 周爱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11)
[6]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的困境及破解[J]. 宋文辉. 人民论坛. 2013(26)
[7]居民关系网络脱域对城市社区结构的制约[J]. 兰亚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4)
[8]居民社区归属感对其社区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Z省N市的实证分析[J]. 巢小丽.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03)
[9]社区:“后单位制”时代城市社会整合的新机制[J]. 兰亚春,兰峤. 前沿. 2013(07)
[10]中国城市“新移民”聚居区居住满意度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J]. 李志刚. 城市规划. 2011(12)
博士论文
[1]单位认同与社区认同的互构[D]. 王丽丽.吉林大学 2017
[2]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研究[D]. 申可君.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居民关系网络脱域与城市社区共同体培育[D]. 兰亚春.吉林大学 2012
[4]社区认同研究[D]. 彭莉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5]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赵东霞.大连理工大学 2010
[6]城市社区情感研究[D]. 单菁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归属感视角下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D]. 杨宜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2]“农转非”型居民社区归属感研究[D]. 李智.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社区网格化管理背景下城市居民社区归属研究[D]. 李鹏飞.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城市商品住宅小区社区归属感研究[D]. 朱欣欣.云南大学 2015
[5]社区公共空间对新建社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D]. 凌琳.华东师范大学 2014
[6]论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人际关系的影响[D]. 刘蕊.北京工业大学 2013
[7]城市社区感的相关因素研究[D]. 虞乐静.中南民族大学 2013
[8]小城镇居民社区归属感研究[D]. 凡璐.苏州大学 2013
[9]新小城镇居民社区归属感研究[D]. 李水根.华东师范大学 2013
[10]城乡结合部社区归属感研究[D]. 徐太征.天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23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32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