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明代社会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06:24
  舆论与人类社会相伴相生,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舆论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影响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明代是极具特色的朝代,也是具有转型趋势的特殊历史时期,其社会舆论也呈现出和其他朝代不一样的特点。缘此,明政府也重视利用教育和行政手段来引导、控制舆论,以期化解社会矛盾。本文以明代社会舆论为研究对象,从四个章节对明代社会舆论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深入剖析明代舆论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明代时人对舆论的认识,与明代之前的舆论观念一脉相承,因此本章先对明代之前的舆论概念及存在形式进行论述。另外要对一个时代的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就必须要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有整体的把握,所以本章亦会对明代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本章按照舆论生成环境的不同将明代舆论分为官方舆论体系和民间舆论体系。明代政府设置的通政司、言官制、邸报为官方舆论体系,而揭帖、谣谚、清议和书籍为民间舆论体系。第三部分,对明代政府的舆论控制展开研究。舆论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官方为了维护君主权威及统治阶层的利益,会对不利于统治的舆论进行严格控制,本章从舆论生成前的思想教化和舆论生成后的...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一)中国舆论史研究现状
        (二)明代舆论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归纳法与演绎法
        (三)个案研究法
第一章 明代舆论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
    第一节 明代舆论的历史渊源
        一、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舆论概念
        二、明代以前的舆论形式
    第二节 明代舆论的社会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文化背景
第二章 明代社会舆论体系
    第一节 官方舆论体系
        一、言路的建设渠道——言官制度
        二、舆情的收集机构——通政司
        三、官方信息的传播载体——邸报
    第二节 民间舆论体系
        一、古老的舆论形态——谣谚
        二、舆论斗争工具——揭帖
        三、士大夫的舆论活动——清议
        四、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图书
第三章 明代政府的舆论控制手段
    第一节 教育手段
        一、实行思想禁锢
        二、控制科举考试
    第二节 行政手段
        一、制定法律条款
        二、成立特务机关
第四章 明代社会舆论的特点
    第一节 舆论主体的多样性
    第二节 舆论载体的多元性
    第三节 舆论演变的阶段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王权合法性建构——一种舆论学视角的考察[J]. 张丹.  新闻界. 2019(03)
[2]中国古代的舆情收集与舆论监督[J]. 彭勇.  人才资源开发. 2019(03)
[3]信息渠道的通塞:从宋代“言路”看制度文化[J]. 邓小南.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1)
[4]从建言到舆论——明代民情表达方式的变化[J]. 张兆裕.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9)
[5]明代社会舆论的历史意蕴及启示[J]. 展龙.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9)
[6]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J]. 赵轶峰.  求是学刊. 2016(02)
[7]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J]. 商传.  华夏文化论坛. 2015(01)
[8]论明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J]. 周的玲.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03)
[9]妖言与中晚明社会[J]. 汪红亮,陈刚俊.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3)
[10]“舆论”溯源[J]. 刘胜男.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1)

博士论文
[1]晚明舆论传播与东林运动[D]. 刘中兴.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先秦舆论思想探源[D]. 夏保国.吉林大学 2009
[3]秦汉时期的舆论及其社会影响[D]. 赵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社会谣谚的舆论传播特征[D]. 宋晶欣.吉林大学 2013
[2]明代邸报研究[D]. 陈晨.安徽大学 2013
[3]明代舆论研究[D]. 吴晓璐.重庆大学 2011
[4]明代厂卫制度简析[D]. 徐璘.苏州大学 2008
[5]论明代舆论的活跃[D]. 李士甜.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5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365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c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