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5:12
我国的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而我国失能与半失能老人的比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也在不断提升,随之而上升的是失能老人日益攀升的长期照护需求。近年来,政府和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在健康老龄化口号的推动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青岛市、广州市、成都市、上海市等20多个城市先后开始了长期照护保险的试点工作,并开始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总的来说,各城市现有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工作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也仍然存在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与失能老人服务行为选择不匹配的问题,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服务供给本末倒置、服务资源的浪费、服务供给效率低下以及无法充分满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本文以失能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方式选择影响因素这一角度切入,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长期照护事业的发展助力。本文首先是对我国试点城市长期照护服务供给状况进行梳理,针对我国长期照护发展历程以及试点工作建设情况进行概述分析,并指出当前我国现有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紧接着结合过往文献做出研究假设,...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路
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初始模型
图 2 变量选择4.3 模型构建在选取实证模型的时候,考虑到本次实证分析因变量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方式分为了“非正式照护”以及“正式照护”两种情况,它是二分变量的定性数据,而不是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J]. 中国医疗保险. 2019(01)
[2]我国长期照护服务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 王震. 中国医疗保险. 2018(09)
[3]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山东省数据[J]. 武玲娟.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8)
[4]健康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探讨:内涵、主要障碍及其方略[J]. 陆杰华,阮韵晨,张莉.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历史人口数据的比对分析——基于《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的深度解读[J]. 黄匡时,刘鸿雁.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7(08)
[6]突出养老体系建设 增进老年人福祉——全国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解读《“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J]. 中国民政. 2017(08)
[7]美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发端、架构、问题与启示[J]. 胡宏伟,李佳怿,栾文敬.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8]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J]. 苏群,彭斌霞,陈杰. 人口与经济. 2015(04)
[9]北京社区失能老年人与照护现状分析[J]. 王建平,汤哲,孙菲,刁丽君,何士大. 北京医学. 2014(10)
[10]国外老年长期护理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 任苒,高倩. 医学与哲学(A). 2014(09)
博士论文
[1]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研究[D]. 罗小华.西南财经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构建[D]. 夏伟伟.浙江工商大学 2013
[2]我国养老保险标准化问题研究[D]. 孔媛.吉林大学 2012
[3]上海市老年长期护理(LTC)供需实证研究[D]. 武学慧.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1
[4]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研究[D]. 康颖蕾.四川大学 2007
[5]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上海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模式选择[D]. 刘成.上海交通大学 2006
[6]成都市养老院老年人需求状况调查研究[D]. 张雪霞.四川大学 2006
[7]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 李雪.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77203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路
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初始模型
图 2 变量选择4.3 模型构建在选取实证模型的时候,考虑到本次实证分析因变量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方式分为了“非正式照护”以及“正式照护”两种情况,它是二分变量的定性数据,而不是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J]. 中国医疗保险. 2019(01)
[2]我国长期照护服务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 王震. 中国医疗保险. 2018(09)
[3]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山东省数据[J]. 武玲娟.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8)
[4]健康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探讨:内涵、主要障碍及其方略[J]. 陆杰华,阮韵晨,张莉.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历史人口数据的比对分析——基于《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的深度解读[J]. 黄匡时,刘鸿雁.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7(08)
[6]突出养老体系建设 增进老年人福祉——全国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解读《“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J]. 中国民政. 2017(08)
[7]美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发端、架构、问题与启示[J]. 胡宏伟,李佳怿,栾文敬.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8]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J]. 苏群,彭斌霞,陈杰. 人口与经济. 2015(04)
[9]北京社区失能老年人与照护现状分析[J]. 王建平,汤哲,孙菲,刁丽君,何士大. 北京医学. 2014(10)
[10]国外老年长期护理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 任苒,高倩. 医学与哲学(A). 2014(09)
博士论文
[1]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研究[D]. 罗小华.西南财经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构建[D]. 夏伟伟.浙江工商大学 2013
[2]我国养老保险标准化问题研究[D]. 孔媛.吉林大学 2012
[3]上海市老年长期护理(LTC)供需实证研究[D]. 武学慧.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1
[4]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研究[D]. 康颖蕾.四川大学 2007
[5]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上海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模式选择[D]. 刘成.上海交通大学 2006
[6]成都市养老院老年人需求状况调查研究[D]. 张雪霞.四川大学 2006
[7]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 李雪.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77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37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