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城市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昆明市大观街道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4 17:4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发展逐步转型,国家从控制社会走向了治理社会。在这个阶段,社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石。因此,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城市社区的现状、特点及其治理情况,对于城市社区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昆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而大观街道位于昆明市中心城区,区域内交通便利,老旧小区和民族社区较多,是昆明市商贸、旅游、金融、教育较为发达的中心区域之一,作为论文的研究案例具有代表性。社区居民作为社区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供给的受众,社区工作是否到位、社区治理是否有成效必须由社区居民说了算,居民满意才是社区治理的落脚点。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地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居民满意度进行了测度,同时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发现在大观街道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着服务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城市社区功能发挥不充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主动性不高等三个方... 

【文章来源】: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城市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昆明市大观街道为例


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但是,在测度社区居委会是否是政府行政机构时,有的居民表示社

社区,居委会,情况,居民自治


城市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昆明市大观街道为例18图3.1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但是,在测度社区居委会是否是政府行政机构时,有64.50%的居民表示社区居委会属于政府机构,而实际上社区居委会属于居民自治组织,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出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严重,另一方面反映出社区居民对居委会的组织形式和职能架构不够了解。同时,在对社区治理主体的认知测试中(见图3.2),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居委会(86.39%)、政府(59.17%)和社区居民(55.62%),有超过20%的居民认为所有选项都是主体,可以看出社区居民的社区治理意识在提升,对社区主体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政府和居委会,但同时也反映出社区居民的主人公意识仍需加强。图3.2社区治理的主体对于整体感知情况,假设“非常了解为1”;“了解”为2;“一般”为3,“不了解”为4;“非常不了解”为5,如表3.1所示,在对多元参与主体的感知测试中,志愿组织的日常活动及规定的感知状况评价得分均值为3.09,居民自治组织的感知状况评价得分均值为3.12,数据结果说明社区居民对志愿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感知程度很低,前者反映出志愿组织这样的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度和影响程度不够,后者反映出社区居民对居民自治组织这个概念缺乏了

社区,居民,地理位置,状况


城市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昆明市大观街道为例20辖社区地处市中心,小区面积大多比较紧凑,绿化和配套设施不尽如人意,因此丢分较多。而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得分较低反映出居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而现在社区治理主体提供的活动或者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地理位置和治安状况的得分较高,反映出社区居民较为满意当前社区的地理位置和治安状况。图3.3居民对所居住社区的整体满意度评价占比从图3.3可以看到,居民对社区地理位置和治安状况的满意度占比最高,均超过50%;其次是卫生状况,满意度占比为49.11%,昆明正在创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整体卫生状况有所提高。而从占比来看,居民感到最不满意的是社区相关配套设施,有10.06%的居民选择了不满意,这是在以后的社区治理过程中值得加强和改进的地方。2.居民对政府、居委会等社区治理主体的治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表3.3居民对政府、居委会等社区治理主体的治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得分评价值道路畅通和路面整洁情况建筑外观整洁和美观公共设施配套情况绿化治安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协调邻里和家庭关系接待、解决社区居民诉求举办文化体育活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素质均值2.562.532.702.562.412.592.702.642.762.56标准差0.780.690.740.780.780.750.700.740.820.76中位数3.003.003.003.003.003.003.003.003.003.00从表3.3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对政府、居委会等社区治理主体的治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得分为2.33,相较于对社区的整体状况而言,满意度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区治理重在提升居民幸福感[J]. 童生兰.  人民论坛. 2018(16)
[2]论新时代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J]. 梁玉忠.  现代交际. 2018(06)
[3]将适度普惠型社区福利理念引入社区治理的可行路径研究[J]. 吴江,范炜烽.  求实. 2018(01)
[4]协同治理视角下的“互联网+”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以G省D区为例[J]. 叶林,宋星洲,邵梓捷.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1)
[5]基于公共场域视角的基层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研究[J]. 崔晶.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6]我国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 张艳国,刘小钧.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3(03)
[7]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变迁探究——以深圳为例[J]. 秦瑞英,闫小培.  现代城市研究. 2013(07)
[8]重构社会秩序 走向官民共治[J]. 俞可平.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04)
[9]协作性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J]. 孟庆国,吕志奎.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2(02)
[10]国内外城市社区分异及类型研究综述[J]. 秦瑞英,周锐波.  规划师. 2011(S1)

博士论文
[1]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问题研究[D]. 陈涛.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深圳社区治理困境及其破解对策研究[D]. 易怀炯.湖南大学 2018
[2]深圳市宝安区社区治理研究[D]. 陈舜文.湖南大学 2017
[3]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研究[D]. 张颖颖.兰州大学 2017
[4]成都市温江区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D]. 肖阳历.四川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83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383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