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生态治理中的公民参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1 17:56
经济发展伴随着资源消耗,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是国家和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公民对生态治理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迫切需要通过各种路径参与政府的生态治理。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多方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执行中仍以政府为单一治理主体,还未充分发挥公民参与的作用。对地方政府生态治理中的公民参与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现有问题,为公民提供合理的参与路径,并为政府鼓励、引导、保障公民参与提供借鉴。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梳理了公民参与生态治理相关的国内外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根据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现状,通过问卷设计与调查,并结合公民参与政府生态治理相关案例分析,从政治参与素养、参与渠道、政府信任等方面找出现有公民参与的路径障碍,并提出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的合理路径,从拓宽公民参与输入路径、加强外部制度保障和完善公民参与输出路径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些理论依据。在拓宽公民参与输入路径方面,主要对策有培育参与型社会文化、提...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公民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关注程度如图3-2所示,我国公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领域较为广泛,其中关注程度最高的是“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危害”比例为37.1%,排第一位;其次为“空气质量
图 3-1 公民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关注程度如图 3-2 所示,我国公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领域较为广泛,其中关注程度最高的是“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危害”比例为 37.1%,排第一位;其次为“空气质量问题”和“水污染问题”比例为 22.35%和 17.05%,其余各项关注比例较低,同时较为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民对于重点领域的强烈诉求。
图 3-3 公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原因针对公民关注环境问题的区域统计结果如图 3-4 所示,关注“生活区域附近事件”的人数占比为 49.19%,关注“本省内的污染事件”的人数占 18.24%“国内重大污染事件”占 29.10%,“国际重大污染事件”占 3.46%,表明被调查者关注生活区域附近的环境问题,为引导公民从身边做起,实施环行为提供数据支撑。图 3-4 公民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关注范围(2)公民参与生态治理的意愿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时结果如表 3-2 所示,47.5%的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绩效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绩效领导途径的分析[J]. 包国宪,毛雪雯,张弘. 行政论坛. 2017(06)
[2]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双轨路径——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理论分析[J]. 肖滨,方木欢. 政治学研究. 2017(04)
[3]从权利到知识:公民参与研究的视角转换[J]. 许凌飞,彭勃. 社会主义研究. 2017(04)
[4]善治的理性:公民参与行政的后果考量[J]. 曾哲,周泽中. 求实. 2017(06)
[5]新媒体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 朱江丽.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6)
[6]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探讨[J]. 何育妍. 新余学院学报. 2017(02)
[7]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J]. 方振邦,姜颖雁.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8]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论——基于生态与社会关系的思考[J]. 范明明,李文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3)
[9]突发群体性事件主体的权利话语表达研究——基于茂名PX事件的实地调研[J]. 李春雷,范帆. 当代传播. 2016(05)
[10]论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J]. 杜飞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硕士论文
[1]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 齐甜甜.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 张凤.太原理工大学 2017
[3]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 陈卫国.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49463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公民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关注程度如图3-2所示,我国公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领域较为广泛,其中关注程度最高的是“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危害”比例为37.1%,排第一位;其次为“空气质量
图 3-1 公民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关注程度如图 3-2 所示,我国公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领域较为广泛,其中关注程度最高的是“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危害”比例为 37.1%,排第一位;其次为“空气质量问题”和“水污染问题”比例为 22.35%和 17.05%,其余各项关注比例较低,同时较为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民对于重点领域的强烈诉求。
图 3-3 公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原因针对公民关注环境问题的区域统计结果如图 3-4 所示,关注“生活区域附近事件”的人数占比为 49.19%,关注“本省内的污染事件”的人数占 18.24%“国内重大污染事件”占 29.10%,“国际重大污染事件”占 3.46%,表明被调查者关注生活区域附近的环境问题,为引导公民从身边做起,实施环行为提供数据支撑。图 3-4 公民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关注范围(2)公民参与生态治理的意愿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时结果如表 3-2 所示,47.5%的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绩效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绩效领导途径的分析[J]. 包国宪,毛雪雯,张弘. 行政论坛. 2017(06)
[2]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双轨路径——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理论分析[J]. 肖滨,方木欢. 政治学研究. 2017(04)
[3]从权利到知识:公民参与研究的视角转换[J]. 许凌飞,彭勃. 社会主义研究. 2017(04)
[4]善治的理性:公民参与行政的后果考量[J]. 曾哲,周泽中. 求实. 2017(06)
[5]新媒体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 朱江丽.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6)
[6]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探讨[J]. 何育妍. 新余学院学报. 2017(02)
[7]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J]. 方振邦,姜颖雁.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8]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论——基于生态与社会关系的思考[J]. 范明明,李文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3)
[9]突发群体性事件主体的权利话语表达研究——基于茂名PX事件的实地调研[J]. 李春雷,范帆. 当代传播. 2016(05)
[10]论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J]. 杜飞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硕士论文
[1]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 齐甜甜.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 张凤.太原理工大学 2017
[3]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 陈卫国.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49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44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