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小组工作介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 ——以儿童互助成长小组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1 23:49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够快速改善贫困人口居住环境,但搬迁户在新社区的适应也随之成为一大困境。儿童因其身心发展还未成熟,更易受到影响,尤其值得社会工作者关注。笔者在梳理已有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儿童社会适应等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访谈法和观察法,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儿童搬进新社区后,社会适应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环境、心理等一系列适应性困境,对其成长、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选用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方法,对10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儿童进行小组介入研究,将其社会适应划分为“行为规范适应、社交适应、环境适应”三个方面,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个体、人际、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对其在新环境下的社会适应进行介入,在个体层面提升适应能力、人际层面扩大社交网络、社会参与层面唤醒参与意识。运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SASCA)在小组介入前后对组员社会适应程度进行测量分析,并结合定性研究方法,对儿童、家长、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据此得出研究成果并分析其局限性,验证小组介入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赋权理论指导下的小组工作介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儿童社会适应存在显著成效,尤其在学... 

【文章来源】: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小组工作介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 ——以儿童互助成长小组为例


图1.1研究框架图??Fig.?1.1?Research?Framework??

社会,小组活动,小组,小组工作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升,上升至181?—223之间,社会适应程度均有所提升。??250??91〇?223??“?〇〇〇?208??197?|?200?196??200?187?觀?182?181?圃??15i?16"?1?ioM?irM?16:?I?15*1?16:1??-?1:1??辦??50?:??;;??组员A?ffl员B组员C组员D组员E组员F组员G组员H组员I组员J??*前测得分■后测得分??资料来源:对调研问卷分析所得。??图4.?2组员社会适应前后测得分表??Fig.?4.2?The?social?adaptation?of?Pre?and?Post?Test?Scores?of?Group?Members??除了对组员的社会适应提升方面进行测评和分析外,笔者还设置了组员满意度问卷,??分别针对小组工作人员、小组内容、活动氛围等进行了调研,以了解小组的开展情况,??具体反馈如下表4.?3所示:??表4.?3组员满意度反馈??Table?4.3?Group?Members5?Satisfaction?Degree??非常满意?福:?=1'?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人?百分人?百分人?百分人?百分人?百分??数?比?数比?数?比?数比?数比??您对开展活动的哥哥姐姐感到??9?9〇7〇?i?〇?〇7〇?〇?〇7〇?〇?〇〇 ̄??您对我们小组活动的内容感到??10?100.0?0?0.0?0?0.0?0?0.0?0?0.0??您对整个活动过程的氛围感到??9?90.0?1?10.0?0?0.0?0?0.0?0?0.0??您对小组活动的总体满意度是?

家长,朋友,小组活动,责任感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1页??您在小组活动中收获了哪些?<'多选题??其他??増初了和家K的交流??度过f快乐的?薦灘灘??增强厂坏深息识??对fh?K?W厂更名的贵任感變??和捭他#丨、伙伴们.!:〖:帮力.:助iMBMSWBMilMii——I??更讲义明丫??结交?丫?更多朋友??0?2?1?6?8?10?12??资料来源:对调研问卷分析所得。??图4.?3组员收获反馈??Fig?4.3?Group?Members’?Feedback??在满意度问卷中,笔者还设置了组员在小组活动中的收获这题,笔者将其设置为多??选题。根据图4.?3组员收获反馈可知,10名组员都表示“结交了更多朋友”,其次被选??次数较高的排序依次是“更讲文明了”、“增进了和家长的交流”、“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其他小朋友们互帮互助”、“度过了快乐的暑假”、“对社区有了更多的责任感”。表明小??组对组员帮助最大的是扩大了社交网络,结交了更多朋友,但在社区责任感提升层面的??作用则显得稍弱了一些。??4.?2.?2家长反馈??在家长反馈方面,笔者制定了小组成效调研问卷(见附录4),主要对儿童在个体、??人际、社会参与三个层次进行家长层面的调研测量,共有10位家长参与了调研,具体??反馈情况如下表个彳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研究——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J]. 夏艳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9)
[2]同伴拒斥与家庭贫困儿童幸福感: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徐晓攀,牛宗岭.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4)
[3]扶持政策、社会融入与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返迁意愿——基于5省10县530户易地扶贫搬迁的证据[J]. 吕建兴,曾小溪,汪三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的治理关系与优化[J]. 马良灿,陈淇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5]贵州民族地区扶贫移民中的社会适应研究[J]. 辛丽平.  贵州民族研究. 2019(03)
[6]“社会工作+心理学”双重逻辑视角下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介入研究——以Z县为例[J]. 王亚奇,娄辉.  劳动保障世界. 2019(06)
[7]易地搬迁移民社区的空间再造与社会融入——基于陕西省西乡县的田野考察[J]. 郑娜娜,许佳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8]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写进中央文件[J]. 本刊编辑部,李海雁,闫薇.  中国社会工作. 2019(01)
[9]角落里的孩子——儿童同伴排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J]. 庄珠珍.  中国社会工作. 2018(24)
[10]扶贫移民的社会适应困境及其化解——基于社会记忆理论视角[J]. 董苾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硕士论文
[1]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子女的学校适应研究[D]. 李平福.贵州民族大学 2018
[2]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胡韬.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89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489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