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及应对

发布时间:2021-11-21 02:46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于西方国家,有其特殊的理论根源和政治根源。自此思潮传入中国以来,不断冲击着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给国家各领域的建设造成巨大危害。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国内反复泛起,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特点,体现出其唯心史观的本质,以及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扰乱人们历史观和价值观,动摇我国的立国之本。因此,在分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来源、表现、本质、危害等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此思潮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对此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由第一、二章构成。此部分首先说明本文介于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国内反复泛起的背景,进而引出研究此题的意义,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此题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重难点、及创新之处。接着从概念辨析及起源着手,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含义、起源、类型进行了梳理,并从哲学视角对存在和价值意义上的虚无主义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由第三、四章构成。此部分剖析了不同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的国内国际背景,梳理了此思潮自从在国内发现端倪,及至改革开放...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重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相关概念辨析及其起源
    2.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概念
        2.1.1 关于历史的概念
        2.1.2 关于社会思潮的概念
        2.1.3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界定
    2.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起源和类别
        2.2.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哲学起源
        2.2.2 历史虚无主义的类别
    2.3 虚无主义的哲学透视
        2.3.1 价值论的虚无主义
        2.3.2 存在论的虚无主义
第三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的背景和沿革特点
    3.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的国内外背景
        3.1.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的国际背景
        3.1.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的国内背景
    3.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产生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3.2.1 发端于二十世纪20、30 年代的“全盘西化”论
        3.2.2 二十世纪70 年代末后的“非毛化”思想
        3.2.3 二十世纪80 年代末后的“告别革命”论
        3.2.4 新世纪以来的“学术创新”论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与危害
    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本质
        4.1.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遵循唯心主义历史观
        4.1.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图
        4.1.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
    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危害
        4.2.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消解主流意识形态
        4.2.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敌对势力西化中国的思想工具
        4.2.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章 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1.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性
        5.1.2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
    5.2 广泛开展国民教育
        5.2.1 深入开展唯物史观思想教育
        5.2.2 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
    5.3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强化舆论话语权
        5.3.1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5.3.2 强化舆论话语权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508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508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