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机制创新 ——基于延安市宝塔区的经验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6 06:29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推进了国内的民主化进程。协商民主的形式也从单一的政党协商,推广到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协商民主的发展更新了社会治理的形式,促进了国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推进社区治理与协商民主的协调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和公民参与政治扩大化的共同主题。社区协商民主的发展,依靠社区不断更新完善社区协商机制,使社区协商民主向着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但是当前社区协商民主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面临协商界线的设定、协商主体的明确、协商内容的扩大和协商结果的执行落实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宝塔山街道下设各个社区在社区协商民主机制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推进社区治理和社区民主的发展,表现在协商方式、协商内容以及协商结果落实等方面,促进了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宝塔山街道各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大工委和大党委机制。在这个机制下,每个社区还根据自己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商圈共建、六方联动、红色物业等协商机制,以扩大社区协商主体,使更多的人都能参与到社区...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协商民主
2. 社区协商民主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 研究的方法
2. 研究思路
一、 宝塔区协商民主机制面临的困境
(一)协商的范围不明确
(二)协商主体定位不准确
(三)协商结果落实不到位,缺少监督机制
二、 宝塔区社区治理协商机制分析
(一)整个街道:依托大工委与辖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
(二)每个社区:依托大党委与辖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
(三)社区单元楼:依托网格员组织开展共驻共建
三、 宝塔区社区治理协商要素分析
(一) 协商主体多元化
(二)明确协商内容:按事协商与事务分流
1. 商圈党建议事会成立背景
2. 商圈党建议事会
3. 协商主体确定
4. 协商流程
(三)落实协商结果:辖区单位与网格员共担
1. 社区协商结果由辖区单位与社区共同落实
2. 社区协商结果由网格员具体落实,居民监督
3. 成效:公共参与与治理转型
四、 从宝塔区的经验分析到理论分析
(一) 变迁与要素:社区协商民主的理论检验
1. 社区协商理论
2. 社区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
3. 协商治理:一种新的治理变革
(二) 从分散到整合:社区协商民主机制创新
1. 协商主体结构化
2. 协商方法技巧化
3. 协商结果认可化
(三) 协商民主:城市社区协作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
1. 协商理念:社区协同治理理论
2. 协商保障:基层民主协商制度
3. 协商民主与协同治理的契合性分析
结语
(一) 结论
1. 社区协商民主的开展需要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
2. 完善社区协商民主机制促进社区的和谐
(二) 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519586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协商民主
2. 社区协商民主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 研究的方法
2. 研究思路
一、 宝塔区协商民主机制面临的困境
(一)协商的范围不明确
(二)协商主体定位不准确
(三)协商结果落实不到位,缺少监督机制
二、 宝塔区社区治理协商机制分析
(一)整个街道:依托大工委与辖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
(二)每个社区:依托大党委与辖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
(三)社区单元楼:依托网格员组织开展共驻共建
三、 宝塔区社区治理协商要素分析
(一) 协商主体多元化
(二)明确协商内容:按事协商与事务分流
1. 商圈党建议事会成立背景
2. 商圈党建议事会
3. 协商主体确定
4. 协商流程
(三)落实协商结果:辖区单位与网格员共担
1. 社区协商结果由辖区单位与社区共同落实
2. 社区协商结果由网格员具体落实,居民监督
3. 成效:公共参与与治理转型
四、 从宝塔区的经验分析到理论分析
(一) 变迁与要素:社区协商民主的理论检验
1. 社区协商理论
2. 社区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
3. 协商治理:一种新的治理变革
(二) 从分散到整合:社区协商民主机制创新
1. 协商主体结构化
2. 协商方法技巧化
3. 协商结果认可化
(三) 协商民主:城市社区协作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
1. 协商理念:社区协同治理理论
2. 协商保障:基层民主协商制度
3. 协商民主与协同治理的契合性分析
结语
(一) 结论
1. 社区协商民主的开展需要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
2. 完善社区协商民主机制促进社区的和谐
(二) 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519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51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