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单位转制型社区能力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08:52
  社区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依托。只有不断加强社区建设,构建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内各主体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的保障居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区能力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社区通过参与、合作、网络建构和资源投入等以加强组织和群体的行动能力,谋取社区公共福利,进而促进社区发展。单位制社区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单位在社区治理中逐步退出,形成的单位转制型社区在城市社区中占据大量比例,且处于急剧发展变迁之中。在此背景下,选取单位转制型社区进行社区能力研究是十分有必要和有价值的。本文以社区场域理论为视角,选取典型单位转制型社区作为分析对象,对单位转制型社区的社区能力进行研究。社区场域理论对于社会互动的研究适合社区中多元主体互相作用的情况,并有效地连接了社区能力的资本视角和过程视角。国内已有学者应用社区场域理论对社区能力进行了建构。在此基础上,为强化社区场域理论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在社区场域理论指引下构建了用于社区能力评价的具体指标,选取社区参与、社区感、社区互动、社区领导、资源动员、问题评估等六个社... 

【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单位转制型社区能力建设研究


社区经常自己创办和组织活动

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居民


14.6% 40.4% 41.6% 3.4% 者 38.5% 34.6% 26.9% 66.7% 33.3% 100.0% 33.7% 36.5% 28.2% 1.7% 。在社区居民经常参与社区组织活动选项中,4.居民选择不符合,38.1%的居民选择一般符合,27非常符合。社区居民实际参与率不高。在对社区参民参与情况明显优于年轻居民,由表 4.2 可见,60比达到 61.2%,41-50 岁居民中 50%选择一般符合居民为退休人员,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社区活动,也民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工作和生活中,较少参与社

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居民参与


44.4% 38.9% 16.7% 1.9% 37.0% 59.3% 1.4.4% 29.8% 38.1% 27.1% .决问题,但社区组织参与程度较低。社区出分为 3.13,高于居民参与活动情况等其他6%的居民认为一般符合,27.97%的居民认为认为社区场域是在追求集体福利的过程形成激发居民参与的热情,以共同采取行动解决区由于单位的退出,社区自身管理和建设的区居民,居民也多相熟识,在此背景下,居题,成为单位转制型社区的特点。但同时,治组织社区参与较少,发挥作用较不足的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层政府服务社区能力提升策略[J]. 马文多.  重庆社会科学. 2018(01)
[2]农村社区能力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J]. 戚晓明,高昊.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3]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关系与逻辑及其整合[J]. 褚松燕.  探索与争鸣. 2017(04)
[4]社区能力视角下的社会救助瞄准机制研究:转型国家的经验[J]. 章晓懿.  社会保障评论. 2017(02)
[5]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场域中的协同治理实践——基于四种典型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J]. 尹广文.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6(05)
[6]场域理论视野下“城市社区管理域”的构成研究[J]. 闵兢.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07)
[7]城市“社区能力”基准结构研究——基于境外实证研究的探索性分析[J]. 刘江.  社会建设. 2016(03)
[8]调控与依附:社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博弈[J]. 闫翅鲲,张立波.  晋中学院学报. 2015(02)
[9]社区能力、社区效能感与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路径研究[J]. 徐延辉,兰林火.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6)
[10]对居民社区行动场域的理论解析[J]. 孙炳耀.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博士论文
[1]一个“真实的共同体”-潘庄社区个案研究[D]. 柴鹏.武汉大学 2012
[2]山地旅游发展的社区能力研究[D]. 韩国圣.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单位型社区社会资本研究[D]. 姜楠.东北大学 2009
[2]城市居民的社区意识与社区参与的关系研究[D]. 陈钒.四川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9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519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e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