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不同类型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06:43
  纵观世界各国社区服务的产生与发展,都伴随着社会整体性变革以及对变革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回应。从早期济贫性质的救助性服务到现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国民的福利性服务,再到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契机在社区服务中嵌入民营化、分权化、社会化实践,持续的改革促使西方国家建立起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中国社区服务起始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发展过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流动加剧、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等诸多现实挑战。当前,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正在深入开展,多地正在进行社区服务创新实验试点,社区服务改革举措、社区服务创新模式、社区服务发展趋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历经三轮社区改革,加之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各地社区发展的进度、治理的方式各不相同,而在不同类型社区治理背景下的社区服务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基于此背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调查法、案例研究法,采用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开展的“2015年社区治理动态监测平台及深度观察点网络建设项目”数据,研究在不同类型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服务呈现出何种特征的问题。本文以治理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以我国社区服务政策的演进过程及社区...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类型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研究


图2-1?“行政主导”的上海模式组织架构??_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社区自治,模式组,沈阳,资料来源


?|居民群众及其自治??|城区管理委员会|?丨财政经济委齡1?■务咨询协商??图2-1?“行政主导”的上海模式组织架构??_资料来源:作者自制??(2)第二轮城市社区改革,形成了以沈阳和武汉为代表的“政府分权与社区??自治模式”。沈阳模式将社区定位于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辖区的范畴,在社区中??体现了“社区自治、议行分离”,以四个层面构成服务治理框架:以社区党组织??为主的“领导层”、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主的“决策层”:以社区委员会为主的??“执行层”、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主的“议事层”。此种模式提升了社区居委会??的自主权,明确和规范了社区的各项权利,还自治权、监督权于社区。社区自治??权包括社区工作者的选举与罢免权、社区日常事务的决策与管理权、社区的财务??自主权、摊派拒绝权;监督权包括对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及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对公用事业单位服务的监督权,对社区人大代表履行职能的监督权,对社区党员??干部表现的监督权。???1指导????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领导层)?(社区决策层)??\?my?\选举??\?—乙?1?监督??^???指导?>?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执行层)?(社区监督层)??图2-2?“政府分权与社区自治”的沈阳模式组织架

社区,占比,引导型,行政主导型


占比17.?78%?(见表3-1)。可以看到在城市社区中,行政主导型社区和共??建共享型占比都比较小,合计占比仅29.29%;而过渡性社区一一行政引导型社??区占比很大,达到70.?71%?(见图3-1)。??If??If?氣??I??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图3-1我国城市三种类型社区分别占比情况??表3-1我国城市二种类型社区数量和占比情况??社区类型?|?城I市?r/Hk??????^?百分比???行政主导型?323?11.51%???行政引导型?1984?70.71%???共建共享型?499?17.78%????合计?2806??100.00%???因此,我国城市三种类型社区的总体情况是:??(1)以行政引导型社区为主,共建共享型社区则占比很少。行政主导型和行??政引导型社区合计占到城市社区的82.22%,即在我国城市大部分社区中,社区??服务主体仍以社区综合党委、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为主,社区主体结构还没有多元??化,特别是缺乏社会组织和社工在其中发挥作用。??-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向共治共享的中国社区建设——基于社区治理类型的分析[J]. 林闽钢,尹航.  社会科学研究. 2017(02)
[2]社会服务国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 林闽钢,梁誉.  公共行政评论. 2016(05)
[3]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创新:地方经验与发展趋势[J]. 陈荣卓,申鲁菁.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6(01)
[4]国外治理理论研究:进程与争鸣[J]. 田凯,黄金.  政治学研究. 2015(06)
[5]超越“行政有效,治理无效”的困境——兼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突破点[J]. 林闽钢.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4(05)
[6]城市社区治理的再组织化——基于对杭州市社区治理经验的分析[J]. 李行,杨帅,温铁军.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4(02)
[7]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转型:从供给导向走向需求导向[J]. 钱林.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3(04)
[8]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突破创新与发展趋势[J]. 高灵芝.  东岳论丛. 2013(11)
[9]城市治理理论的范式转换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曹海军,霍伟桦.  中国行政管理. 2013(07)
[10]我国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研究[J]. 林闽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本文编号:3550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550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