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13: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针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在担任国家主席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后,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谈到中国梦时,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成功。2017年7月26日,在即将召开十九大之际,习近平强调要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在这些讲话的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本文以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主要内容、基本特征进行探析,进而阐明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这部分主要揭示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依据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物质文化需要
(二)美好生活需要
(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想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求
(二)牢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三)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性认识
(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二)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二、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
(一)人民幸福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内容
(一)提高人民的获得感
(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三)增强人民的安全感
四、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路径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消费需求
(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三)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升人民精神需求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五)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满足人民生态环境需求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一、体现时代性
二、坚持人民性
三、注重系统性
四、凸显问题导向性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美好生活的论述
(二)充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深化了党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一)为党提升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各项工作提供指导
(二)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实现路径
(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精神动力
(四)为世界各国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中国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好生活需要的人学解读——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发[J]. 刘洪刚,施雅琪.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0(02)
[2]考量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生成逻辑的三个维度[J]. 徐艳玲,王敏.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4)
[3]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J]. 马俊峰,王斌.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新时代从四个层面创造美好生活[J]. 周文彰,岳凤兰. 前进. 2018(12)
[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J]. 李明. 人民论坛. 2018(33)
[6]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内涵及其实现[J]. 汪青松,林彦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7]美好生活的伦理意蕴及其实现的价值引领[J]. 周中之. 中州学刊. 2018(10)
[8]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美好生活的实现[J]. 李梦雨. 知与行. 2018(05)
[9]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重要论述的理想与现实意蕴[J]. 左伟尘. 桂海论丛. 2018(05)
[10]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三重追问[J]. 武素云,胡立法.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08)
硕士论文
[1]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 盛玉全.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19
[2]哲学视域下习近平“美好生活需要”重要论述的生成发展及架构研究[D]. 郭春林.湘潭大学 2019
[3]习近平新时代美好生活观研究[D]. 陈晶.闽南师范大学 2019
[4]美好生活视野下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 宗敏.延安大学 2019
[5]习近平美好生活观研究[D]. 张元铮.山西财经大学 2019
[6]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研究[D]. 贾永娟.江西师范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556181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物质文化需要
(二)美好生活需要
(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想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求
(二)牢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三)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性认识
(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二)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二、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
(一)人民幸福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内容
(一)提高人民的获得感
(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三)增强人民的安全感
四、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路径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消费需求
(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三)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升人民精神需求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五)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满足人民生态环境需求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一、体现时代性
二、坚持人民性
三、注重系统性
四、凸显问题导向性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美好生活的论述
(二)充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深化了党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一)为党提升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各项工作提供指导
(二)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实现路径
(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精神动力
(四)为世界各国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中国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好生活需要的人学解读——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发[J]. 刘洪刚,施雅琪.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0(02)
[2]考量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生成逻辑的三个维度[J]. 徐艳玲,王敏.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4)
[3]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J]. 马俊峰,王斌.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新时代从四个层面创造美好生活[J]. 周文彰,岳凤兰. 前进. 2018(12)
[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J]. 李明. 人民论坛. 2018(33)
[6]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内涵及其实现[J]. 汪青松,林彦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7]美好生活的伦理意蕴及其实现的价值引领[J]. 周中之. 中州学刊. 2018(10)
[8]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美好生活的实现[J]. 李梦雨. 知与行. 2018(05)
[9]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重要论述的理想与现实意蕴[J]. 左伟尘. 桂海论丛. 2018(05)
[10]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三重追问[J]. 武素云,胡立法.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08)
硕士论文
[1]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 盛玉全.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19
[2]哲学视域下习近平“美好生活需要”重要论述的生成发展及架构研究[D]. 郭春林.湘潭大学 2019
[3]习近平新时代美好生活观研究[D]. 陈晶.闽南师范大学 2019
[4]美好生活视野下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 宗敏.延安大学 2019
[5]习近平美好生活观研究[D]. 张元铮.山西财经大学 2019
[6]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研究[D]. 贾永娟.江西师范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556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55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