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构建研究 ——基于清水江下游地区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2-01-21 23:36
国家认同是一国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之重要基础。历史上,中国历代王朝与各少数民族之间有着频繁地互动和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交往交融,相互认同,逐步形成当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当前的研究来看,较少有文献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问题。因此,考察历史上构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背后的内在理路和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关怀。本研究选取明清时期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央王朝和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的二元互动关系作为基本的研究视角,力图探究该民族地区在国家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真实历程,并试图从具体的历史经验中抽绎出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明清时期,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中央和地方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推动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背后内在的逻辑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命题,本研究以国家认同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分析工具,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交叉使用了历史文献分析、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其他分析方法。分析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有关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各种正统的史志材料、民间文书、碑文石刻以及调研访谈等方面资料。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中央王朝在...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传统中国的国家观念和认同逻辑
(一)传统中国的国家观念
(二)传统中国语境下的国家认同逻辑
二、清水江下游地区化外时期的历史概况
(一)政治概况
(二)社会结构
(三)社会风俗
三、中央王朝推动下的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
(一)政治层面的整合
(二)文化层面的整合
(三)政治、文化整合的综合分析
四、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国家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构建
(一)少数民族的观念变迁
(二)从“异域”到“中国”
(三)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构建分析
五、构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经验探究
(一)清水江下游地区的经验总结
(二)构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机制探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与政府:清水江流域“皇木案”新探[J]. 程泽时.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国家认同建构:基础要素与历史逻辑[J]. 暨爱民,彭永庆.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3]从“侗蛮之地”到“内地的边缘”——明清时期亮江流域的开发与人群互动[J]. 王勤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03)
[4]中国土司国家认同的逻辑起点与利益法则[J]. 彭福荣. 青海民族研究. 2015(02)
[5]“平权”社会的差序:清水江流域苗族群体的政治体系[J]. 曹端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6]国家认同:全球化视野下的结构性分析[J]. 金太军,姚虎.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6)
[7]清水江两百年争江案判决与乾隆以蛮治蛮新政[J]. 吴述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8]木材贸易与清代贵州清水江下游苗族社会变迁[J]. 龙泽江,李斌,吴才茂.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3(04)
[9]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 林尚立.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8)
[10]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J]. 周平. 政治学研究. 2013 (01)
博士论文
[1]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形成研究[D]. 吴才茂.西南大学 2017
[2]国家认同的价值研究[D]. 姚文帅.中央民族大学 2016
[3]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D]. 卢鹏.云南大学 2015
[4]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 毕跃光.中央民族大学 2011
[5]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 梁聪.西南政法大学 2007
[6]清朝经营侗族政策研究[D]. 吴大旬.中央民族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清前期清水江流域的木材流通与地方社会[D]. 高笑红.复旦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1164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传统中国的国家观念和认同逻辑
(一)传统中国的国家观念
(二)传统中国语境下的国家认同逻辑
二、清水江下游地区化外时期的历史概况
(一)政治概况
(二)社会结构
(三)社会风俗
三、中央王朝推动下的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
(一)政治层面的整合
(二)文化层面的整合
(三)政治、文化整合的综合分析
四、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国家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构建
(一)少数民族的观念变迁
(二)从“异域”到“中国”
(三)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构建分析
五、构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经验探究
(一)清水江下游地区的经验总结
(二)构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机制探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与政府:清水江流域“皇木案”新探[J]. 程泽时.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国家认同建构:基础要素与历史逻辑[J]. 暨爱民,彭永庆.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3]从“侗蛮之地”到“内地的边缘”——明清时期亮江流域的开发与人群互动[J]. 王勤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03)
[4]中国土司国家认同的逻辑起点与利益法则[J]. 彭福荣. 青海民族研究. 2015(02)
[5]“平权”社会的差序:清水江流域苗族群体的政治体系[J]. 曹端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6]国家认同:全球化视野下的结构性分析[J]. 金太军,姚虎.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6)
[7]清水江两百年争江案判决与乾隆以蛮治蛮新政[J]. 吴述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8]木材贸易与清代贵州清水江下游苗族社会变迁[J]. 龙泽江,李斌,吴才茂.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3(04)
[9]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 林尚立.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8)
[10]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J]. 周平. 政治学研究. 2013 (01)
博士论文
[1]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形成研究[D]. 吴才茂.西南大学 2017
[2]国家认同的价值研究[D]. 姚文帅.中央民族大学 2016
[3]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D]. 卢鹏.云南大学 2015
[4]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 毕跃光.中央民族大学 2011
[5]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 梁聪.西南政法大学 2007
[6]清朝经营侗族政策研究[D]. 吴大旬.中央民族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清前期清水江流域的木材流通与地方社会[D]. 高笑红.复旦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1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60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