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协商民主:表达、讨论与决策
发布时间:2022-02-08 13:3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十八大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标志着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将会是未来中国民主发展的重要方向。认识协商民主理论,将有助于中国协商民主建设,就需要对协商民主概念进行解构,包括三个方面:表达、讨论和决策,分别是作为表达方式的协商民主,以讨论与协商作为主要过程的协商民主与以决策作为最终目的的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超越选举民主的民主形式,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协商民主能够实现公民表达的公平,拓展公民表达的内容,更能适应多元社会的时代要求,能在个体偏私的有序排列中促进公民形成公共理性。协商民主的核心基础是公共理性,在协商的过程中,通过讨论能够实现公民的主体地位,以讨论作为决策工具,以决策为最终目的。讨论能够交换私人信息,克服个人理性的局限性。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公共决策中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为公共决策提供理论和程序、制度上的指导,并为公共决策制造合法性,保证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协商民主中公民所展现的正是可贵的公共精神,这种公共精神能够被塑造和培育。协商民主使公共的善的实现更为可能,增强民主政治的效率,减少政治系统运行的成本。这三个方面相互...
【文章来源】: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1.3 研究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
1.3.1 研究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含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2 协商民主的表达:对选举民主的超越
2.1 选举民主表达的缺陷和问题
2.1.1 选举民主表达缺少公平
2.1.2 选举民主表达方式单一
2.1.3 选举民主对特定场景依赖
2.1.4 选举民主表达的内容受限
2.2 协商民主对选举民主的超越
2.2.1 拓展公民表达的内容
2.2.2 实现公民表达的公平
2.2.3 帮助公民提高道德品质
3 协商民主的讨论:以公共理性达成共识
3.1 协商民主讨论的内涵和特征
3.1.1 协商民主讨论的内涵
3.1.2 协商民主讨论的特征
3.2 协商民主讨论的预期目标:达成共识
3.2.1 公民私人信息的交换
3.2.2 公民克服个人理性的局限性
3.2.3 个体偏好向集体共识的转换
4 协商民主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4.1 公共决策的问题与困境
4.1.1 公共决策中民主化的缺失
4.1.2 公共决策中科学化的缺失
4.1.3 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4.2 协商民主的解决之道
4.2.1 赋予公共决策民主化
4.2.2 实现复杂问题的科学分析
4.2.3 帮助公民形成公共理性
5 协商民主的优化:路径选择
5.1 公民意识的培育
5.1.1 良好的公民文化生成公民意识
5.1.2 用良好的价值观念引导公民文化
5.2 公民政治参与和实践
5.2.1 政治制度的完善促进政治参与
5.2.2 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品质和意识
5.3 社会资本的引导和提升
5.3.1 用高社会资本促进协商民主发展
5.3.2 发展社会组织提升社会资本
5.3.3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代议制民主的两大民主理论批判及其比较——基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J]. 刘俊杰. 理论月刊. 2018(11)
[2]我国公共精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何齐宗,苏兰.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1)
[3]协商决策模式构建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 罗依平,周江平. 理论探讨. 2017(05)
[4]中国农村从村民选举到乡村协商:协商民主试验的一个案例研究[J]. 何包钢,周艳辉. 国外理论动态. 2017(04)
[5]协商民主:制度设计及实践探索[J]. 陈家刚.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6]论协商民主对代议民主的超越[J]. 马德普,黄徐强. 政治学研究. 2016(01)
[7]城乡社区协商民主重在制度实践[J]. 陈家刚. 国家治理. 2015(34)
[8]基层治理:转型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 陈家刚. 学习与探索. 2015(02)
[9]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J]. 陈家刚.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4(05)
[10]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的补充吗[J]. 马德普. 政治学研究. 2014(04)
博士论文
[1]中西协商民主制度比较研究[D]. 史博.吉林大学 2017
[2]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研究[D]. 刘朝阳.中共中央党校 2016
[3]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理论研究[D]. 侯振武.南开大学 2015
[4]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 范会勋.中共中央党校 2014
[5]公共理性视域中的公民意识研究[D]. 年勇.复旦大学 2013
[6]社会资本形成及其变迁的因素分析[D]. 郑艾林.华中科技大学 2011
[7]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 高勇泽.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 聂鑫.吉林大学 2009
[9]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成长[D]. 袁峰.复旦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5162
【文章来源】: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1.3 研究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
1.3.1 研究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含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2 协商民主的表达:对选举民主的超越
2.1 选举民主表达的缺陷和问题
2.1.1 选举民主表达缺少公平
2.1.2 选举民主表达方式单一
2.1.3 选举民主对特定场景依赖
2.1.4 选举民主表达的内容受限
2.2 协商民主对选举民主的超越
2.2.1 拓展公民表达的内容
2.2.2 实现公民表达的公平
2.2.3 帮助公民提高道德品质
3 协商民主的讨论:以公共理性达成共识
3.1 协商民主讨论的内涵和特征
3.1.1 协商民主讨论的内涵
3.1.2 协商民主讨论的特征
3.2 协商民主讨论的预期目标:达成共识
3.2.1 公民私人信息的交换
3.2.2 公民克服个人理性的局限性
3.2.3 个体偏好向集体共识的转换
4 协商民主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4.1 公共决策的问题与困境
4.1.1 公共决策中民主化的缺失
4.1.2 公共决策中科学化的缺失
4.1.3 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4.2 协商民主的解决之道
4.2.1 赋予公共决策民主化
4.2.2 实现复杂问题的科学分析
4.2.3 帮助公民形成公共理性
5 协商民主的优化:路径选择
5.1 公民意识的培育
5.1.1 良好的公民文化生成公民意识
5.1.2 用良好的价值观念引导公民文化
5.2 公民政治参与和实践
5.2.1 政治制度的完善促进政治参与
5.2.2 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品质和意识
5.3 社会资本的引导和提升
5.3.1 用高社会资本促进协商民主发展
5.3.2 发展社会组织提升社会资本
5.3.3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代议制民主的两大民主理论批判及其比较——基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J]. 刘俊杰. 理论月刊. 2018(11)
[2]我国公共精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何齐宗,苏兰.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1)
[3]协商决策模式构建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 罗依平,周江平. 理论探讨. 2017(05)
[4]中国农村从村民选举到乡村协商:协商民主试验的一个案例研究[J]. 何包钢,周艳辉. 国外理论动态. 2017(04)
[5]协商民主:制度设计及实践探索[J]. 陈家刚.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6]论协商民主对代议民主的超越[J]. 马德普,黄徐强. 政治学研究. 2016(01)
[7]城乡社区协商民主重在制度实践[J]. 陈家刚. 国家治理. 2015(34)
[8]基层治理:转型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 陈家刚. 学习与探索. 2015(02)
[9]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J]. 陈家刚.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4(05)
[10]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的补充吗[J]. 马德普. 政治学研究. 2014(04)
博士论文
[1]中西协商民主制度比较研究[D]. 史博.吉林大学 2017
[2]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研究[D]. 刘朝阳.中共中央党校 2016
[3]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理论研究[D]. 侯振武.南开大学 2015
[4]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 范会勋.中共中央党校 2014
[5]公共理性视域中的公民意识研究[D]. 年勇.复旦大学 2013
[6]社会资本形成及其变迁的因素分析[D]. 郑艾林.华中科技大学 2011
[7]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 高勇泽.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 聂鑫.吉林大学 2009
[9]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成长[D]. 袁峰.复旦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5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61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