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视域下的精神生产研究论纲
发布时间:2022-05-02 21:58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的生产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部分。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决定性的基础上,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精神生产的产生,决定精神生产的内容,决定着精神生产的性质与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我们要从整体性的视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又是和特定的社会形态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精神生产的方式方法,内容特点又具有不同性。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我们可以发现,精神生产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密切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空中精神生产的主客体呈现出不同的联系方式和特点。精神生产具有观念性、自由性、创造性、实践性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精神生产提出了现实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应该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生产需求导向,应该坚持创造性与创新性并重,提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生...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
1.1 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
1.1.1 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1.1.2 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精神生产的性质
1.2 社会整体性视域中的精神生产理论
1.2.1 社会整体性思维方式下对精神生产内涵的科学阐释
1.2.2 社会整体性原则基础上的精神生产发展规律
1.3 从特定的历史形态把握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1.3.1 精神生产萌芽于原始社会
1.3.2 精神生产开始于奴隶社会
1.3.3 精神生产建立于封建社会
1.3.4 精神生产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
1.4 资本主义生产同某些精神生产的敌对性
1.4.1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批判
1.4.2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商品性与精神生产的独立性的矛盾..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思考
2.1 精神生产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2.1.1 精神生产的主体和客体具体含义
2.1.2 精神生产的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
2.1.3 精神生产的主体和客体内在统一
2.2 精神生产的规律特征
2.2.1 精神生产具有观念性特征
2.2.2 精神生产具有自由性特征
2.2.3 精神生产具有创造性特征
2.2.4 精神生产具有实践性特征
第3章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精神生产
3.1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为新时代精神生产奠定了基础
3.1.1 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发生了变化
3.1.2 精神生产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相适应
3.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精神生产提出现实需求
3.2.1 新时代人民需要的内涵扩大,层次提升
3.2.2 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
3.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精神生产指明发展方向
3.3.1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需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3.3.2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谋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4章 促进精神生产的健康发展
4.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1.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4.1.2 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担当
4.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生产需求导向
4.2.1 精神生产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4.2.2 精神生产需要始终保持人民主体性
4.3 注重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并重
4.3.1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中要兼顾创造性和创新性
4.3.2 创造性贯穿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全过程
4.3.3 创新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J]. 俞吾金. 哲学研究. 1995(03)
[2]试论精神生产的主体与客体[J]. 周积泉. 广东社会科学. 1987(01)
本文编号:3650033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
1.1 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
1.1.1 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1.1.2 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精神生产的性质
1.2 社会整体性视域中的精神生产理论
1.2.1 社会整体性思维方式下对精神生产内涵的科学阐释
1.2.2 社会整体性原则基础上的精神生产发展规律
1.3 从特定的历史形态把握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1.3.1 精神生产萌芽于原始社会
1.3.2 精神生产开始于奴隶社会
1.3.3 精神生产建立于封建社会
1.3.4 精神生产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
1.4 资本主义生产同某些精神生产的敌对性
1.4.1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批判
1.4.2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商品性与精神生产的独立性的矛盾..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思考
2.1 精神生产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2.1.1 精神生产的主体和客体具体含义
2.1.2 精神生产的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
2.1.3 精神生产的主体和客体内在统一
2.2 精神生产的规律特征
2.2.1 精神生产具有观念性特征
2.2.2 精神生产具有自由性特征
2.2.3 精神生产具有创造性特征
2.2.4 精神生产具有实践性特征
第3章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精神生产
3.1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为新时代精神生产奠定了基础
3.1.1 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发生了变化
3.1.2 精神生产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相适应
3.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精神生产提出现实需求
3.2.1 新时代人民需要的内涵扩大,层次提升
3.2.2 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
3.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精神生产指明发展方向
3.3.1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需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3.3.2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谋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4章 促进精神生产的健康发展
4.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1.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4.1.2 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担当
4.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生产需求导向
4.2.1 精神生产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4.2.2 精神生产需要始终保持人民主体性
4.3 注重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并重
4.3.1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中要兼顾创造性和创新性
4.3.2 创造性贯穿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全过程
4.3.3 创新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J]. 俞吾金. 哲学研究. 1995(03)
[2]试论精神生产的主体与客体[J]. 周积泉. 广东社会科学. 1987(01)
本文编号:3650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65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