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明代中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06:21
  明代的中旨,是指不经内阁票拟而直接自宫中下发付外实施的旨意。明代自正统时期以后,逐渐形成了诏令的起草、奏章的批答必由内阁的惯例。皇帝不经过内阁直接下发诏令、批答奏章的做法,既是对明代常规决策程序的违背,又助长了宦官权力,因此备受官僚群体的反对和批评。本文在考察、梳理明以前各代内诏、墨敕、内降的前提下,研究明代中旨出现的背景、原因及泛滥的过程,再以下发的原因和内容为依据对明代中旨进行分类讨论,并探讨了明代官僚群体反对中旨的深层次原因及效果,最后在此基础上考察中旨对明代政治的影响。目前学界尚未见到针对明代中旨的专门研究,仅在部分研究明代票拟制度、文书制度的专著、论文中对中旨现象有所提及。因此,本文拟对明代中旨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在厘清明代中旨下发的具体原因及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以下问题:明代中旨从一开始的极少见载于史册,到成化以后的日渐泛滥,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明代官僚群体基于什么样的立场来反对中旨的下发?他们的反对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明代中旨下发对明代政治发展与运行的影响究竟如何?首先,中旨在成化以前极少见诸史册,有关皇帝下发中旨的记载很少,也很少见群臣针对中旨的上疏谏言。这是由...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界定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及趋势
        1. 诏令文书的相关研究
        2. 内阁票拟制度的相关研究
        3. 其他涉及到明代中旨问题的研究成果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中旨的起源与发展
    (一) 明代以前中旨概况
        1.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内诏
        2. 隋唐时期的墨敕
        3. 宋元时期的内降
    (二) 明代中旨出现的背景考察
        1. 废相后的政治模式
        2. 内阁票拟渐成定制
    (三) 明代中旨的发展历程
        1. 永乐至天顺时期的中旨
        2. 成化至嘉靖时期的中旨
        3. 隆庆至崇祯时期的中旨
二、明代中旨下发的原因及内容
    (一) 皇帝本人决意下发的中旨
        1. 皇帝出于个人私欲下发中旨
        2. 皇帝出于恩威予夺下发中旨
        3. 皇帝以中旨为政治手段巩固皇权
        4. 皇帝通过中旨插手刑狱之事
    (二) 群臣、贵戚乞请的中旨
        1. 群臣、贵戚直接乞请中旨打击异己、谋取私利
        2. 群臣、贵戚通过宦官、近侍乞请中旨
    (三) 宦官、近倖乞请甚至假传的中旨
        1. 宦官、近倖乞请的中旨
        2. 宦官伪传的中旨
三、官僚群体对中旨的反对
    (一) 官僚群体反对中旨的出发点
        1. 从道德出发反对中旨
        2. 从维护祖制、程序的正当性反对中旨
        3. 从二元对立的文官、宦官权力结构出发反对中旨
    (二) 官僚群体反对中旨的效果
四、中旨对明代政治的影响
    (一) 超越常规决策程序,令皇权不受限制
    (二) 为宦官专擅朝政提供便利
    (三) 破坏正常铨选制度,为小人开启悻门
    (四) 扰乱正常的司法制度
    (五) 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明代内阁的票拟——以泰昌、天启初年的内阁为例[J]. 陈时龙.  史林. 2017(03)
[2]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J]. 万明.  明史研究论丛. 2011(00)
[3]明代诏令的类型及举例[J]. 陈时龙.  明史研究论丛. 2010(00)
[4]“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J]. 方志远.  历史研究. 2007(01)
[5]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J]. 何庄.  档案学通讯. 2005(05)
[6]论明代监阁二元互制中枢行政体制[J]. 李渡.  中国行政管理. 2004(04)
[7]论元代中书省的本质[J]. 屈文军.  西北民族研究. 2003(03)
[8]明代内阁制浅议[J]. 姜德成.  兰州大学学报. 1998(04)
[9]嘉靖帝对内阁的强化、完善与控制[J]. 林延清.  南开学报. 1996(04)
[10]论明代公文运作制度[J]. 颜广文.  广东社会科学. 1994(02)

硕士论文
[1]明代的内阁制度[D]. 武萍.中国政法大学 2009
[2]宋代内降研究[D]. 余春燕.河北大学 2008
[3]明中叶传奉官研究[D]. 文醒城.黑龙江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18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718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8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